《画》的教学设计|《画》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 概述:
1、《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2、《画》中,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阅读以及培养学生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偏旁:春字头、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5、能在键盘上使用正确的指法练习敲打音节。
(二) 过程与方法:
1、以创设情境、看图说话、做游戏、配乐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针对学生喜爱阅读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情趣。
3、学生通过练习敲打音节,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喜欢朗读诗歌,体验朗读诗歌的情趣。
3、初步进行打写练习,产生打写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有些学生在幼儿园读过《画》,对它有一定的认识。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
3、学生入学时间还不够两个月,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以及进行拓展阅读均需要老师的指导。
4、学生的打写能力较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观察图画、学习诗歌、打写音节有机结合。
五、教学资源:
1、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共翔多媒体课件及跨越式课题资源网;
4、生字卡片;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
2、 能对照图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对照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 点拨引导,指导书写。
四、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五、 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六、 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背诵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 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3、 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23
1、 动画朗读,呈现课文。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同时,还可以请教同桌,把刚认识的字告诉周围的同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3、记忆字形,认识新的偏旁。
(1)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变形、熟字加笔画等方法识记新字。)
(2)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 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找好、中、差学生各一名读诗或抽读生字和词语,纠正读音。)
5、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的字找出来,带拼音读。
6、教师把学生没找到的难点提出来。如:反义词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远”和“近”,然后让学生找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7、 学生用难字口头组词,或说一句话,或编字谜、编儿歌。
三、点拨引导,指导书写。
1、利用资源网中识字通•快乐学生字展示生字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旨在培养观察能力及掌握书写方法。)
 2、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边讲字的写法,边跟着老师书空。
3、在书上描红。
 4、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让学生自主读资源网中识字通•读一读•对子歌及短文,找一找藏在短文中的生字宝宝。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1、用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进行打写练习。
2、编字谜、编儿歌。
六、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2、玩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旨在培养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理清线索。
 三、创设情境,诵读体会。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六、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谜面:空山之中一亩田。
2、让学生猜一个字谜。(谜底:“画”字)
 二、初读感知,理清线索。
1、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说说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
2、指导学生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旨在让学生理清诗歌的线索)
3、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师利用共翔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范读古诗。(旨在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三、创设情境,诵读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这里旨在把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123
方法如下:
(1)“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
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
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板书:远看有色。)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2)“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
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板     书:近听无声。)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3)“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
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板书:春去还在。)(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4)“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板书:人来不惊。)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对照图画,同桌互相说说诗句意思。
5、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展示挂图)
6、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7、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结合画面并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1、进入资料城,选择自己喜欢的“谜语”或“猜一猜”大声读一读。同时,看看自己认识哪些字?不会读的可以找伙伴一起读。读完后,把刚认识的字告诉旁边的同学。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把喜欢的“谜语”或“猜一猜”记下来,看谁记得又多又好。(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增大识字量。)
2、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阅读效果。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1、 教师在资料城中挑一首谜语诗说说写得怎样好,然后让学生仿写谜语。
2、 学生练习打写,师巡视。
(旨在提高学生的打写能力,培养打写兴趣,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抽个别同学的作品全体转播,评点、表扬。
(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0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