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数是否包括20|《20以内的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练习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习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复习计算。还记不记得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计算?
生:加法、连加、不进位加法。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按分类需要板书。)
师:你能给每一类计算举一个例子吗?
加法  两个数相加
                        三个数相加(连加)
二、知识梳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基础训练:
1、计算
师:这个学期我们学了这么多类型的计算,那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吗?
[题目]
 2+8=           8+2=           10-8=          10-2=1234
 11+7=          12+6=          13+5=           
 2+3=            2+4=           2+5=     5+6+4=
5+5=             4+4=          3+3=
2、校对。(同桌交换卡片互改,一生报答案。)
3、错题汇总:
   学生汇报错题,并将错题进入“问题宝库”。纠错
(学生卡片交换回来,订正自己的错题,让同桌再批改一次。同时分析自己错误原因,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分析。)
学生找错因:
②数字看错:比如6+3    容易看成6+8。
对于这两种错误比较明显的学生可以让他在心里面读一读这个算式,然后再计算。
③计算错误:
4、指出几道错题说方法。
要求能把多种方法说出来。
比如: 16+3=19 个位加个位;
5+6+4=15 可以先算6+4=10
(分析的过程中,每种类型只需选择一道将计算方法复习一次。)
(二)比较练习:
1、观察题目,找出一些有规律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做的这么多算式中隐藏着很多小秘密,有一些算式是有关系的,他们是好朋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让我们一起来找找?
我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好朋友”(算式)写在口算纸的下面,写完一组,可以写第二组。(需要一些提示)
[题目]
2+8=           8+2=           11+7=          12+6=          13+5=          2+3=          2+4=         2+5=      5+6+4=            5+5=             4+4=          3+3=
2、学生独立写,教师巡回指导,将学生出现的类型记录在纸上。
3、汇报
(三)课间数学操:找朋友,轻声放“找朋友音乐”。
如:和是10,每个同学有一张数字卡片,叫一位同学上来,比如8,是他的好朋友站起来?握握手。
三、综合训练。
(一)方法多样,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刚才表现的真棒,今天蔡老师带来了几道数学题想考考你们,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
2+8○12      6+8○6+9        10+4○12+2  
1、在○里填上“<”、“>”或“=”。
先指导做题的方法,选择6+8○6+9、10+4○15+2、2+8+4○16+2说说比较的方法。如:6+8○6+9一种方法是根据第一加数相同,只要比较另一个加数的大小就可以了,因为这道题目学生可能不会计算得数。10+4○12+2可能发生这样的错误:10+4=14然后把14与12比较,而没有把14与12+2=14这个得数比较。1234
2、有机拓展,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
如:用1、2、3、4、5、6、7这7个数,组成两数相加的三组等式。
3、图形算式。
▲+▲=14   ▲=(     )
■+▲=13   ■=(     )
■-●=2    ●=(     )
★+★+★=12
◆+◆=16
★+◆=(    )
四、解决问题:
290路公交车上原来有12位乘客,又上来了5位,到了文三路口车站,有6位乘客下车,现在车上有几位乘客?
                       
1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小猫咪咪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下面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
二、 复习加法:
1、 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师:小猪和小狗们刚坐下,看谁又来了?(贴出一只小兔的图片)根据这幅情景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 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小狗汪汪特别懂礼貌,到咪咪家来做客时还带了一篮子苹果,(教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篮子苹果)被小动物们吃掉6个后,篮子里还剩4个,请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解答?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  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  复习减法含义:
 师:客人们都来了,咪咪拿出了自己的生日蛋糕来招待大家,请小朋友们数数一共有几块蛋糕?(教师贴10块蛋糕的图片)注意看,发生什么事情了?(拿走了6块)谁能根据刚才发生的事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 10—6=4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吃掉了,也就是去掉了,所以要用减法,板书:减法1234
2、  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 、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 、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提出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4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