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   探究新知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        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     引导学生学习“>”“<”和“=”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和“=’)

1、        教学“=”

(1)          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          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          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        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

(2)          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        教学“<”(猴子和梨比)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4(板书3<4)。12

(2)          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尖头小,对小数。”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        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          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        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   拓展运用

1、        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        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游戏:比一比

(1)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          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   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认识这三种符号后,学生是怎样区别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学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64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