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北师大教材一年级《轻重》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轻重》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材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运用教材,一定要按照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而且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极丰富,对物体的轻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会简单比较物体的重量。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一猜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谁轻谁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据长短,有的根据大小,有的根据材料的质地来猜,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掂一掂,亲自来体验一下谁轻谁重。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然后我又出示了两个物体的重量很接近的苹果和梨,掂一掂很难掂出他们到底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这时,我出示了实物天平。用天平称一称就能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来推断一个苹果比一个梨重。最后,我拿出两个一样的小砝码放在天平的一边,另一边放上一个等重的大砝码。我让学生观察天平,让他们说一说观察的结果:两个一样的小砝码和一个大砝码一样重。这时我抓住时机,提问学生:那么一个小砝码和一个大砝码比较的话,谁重谁轻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小砝码轻,一个大砝码重。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比轻重的探索过程,学生就会产生比较深的感受.

北师大版《轻重》教学反思
周三我讲了《轻重》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第20,21页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讨论探究,出比较轻归纳总结出比较轻重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轻重的含义,和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对比来突破重难点。
这一节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和对比较轻重方法的总结归纳做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我主要通过紧扣教材由教材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法将轻重的概念及比较轻重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动手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轻与重。还设计了猜一猜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发现能力。中间我还有通过观察天平来比较物体轻重的环节,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我预计的教学任务并且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
通过讲公开课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是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课堂进程太快,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反复练习没有到位,本来设计的课堂进程是一节课习题讲不完,留着自习课在讲,可是到后来不仅习题讲完了,加上自己做的小黑板上的题都讲完了,课后分析原因,觉得自己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进程太快。
课后我的师傅郑老师以及低数办公室的所有老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给与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1, 这节的重点内容是比较轻重,那么“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就是着重练习的内容,这点应该带领孩子们反复练习,而我对这部分的练习有点少,应该着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课堂进程有点快,这也是因为对“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内容的练习有点少。12
2,老师讲的有点多,让学生自己联想的有点少。这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应该多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这样给了孩子充分的空间,效果会更好。我确实没有注意到,以后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孩子空间,上次郑老师听课的时候也提出我应该多给孩子们留点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这次还是做得不是很好,以后这方面要特别注意。
3, 然后就是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习惯性的重复读题,这样很有可能会打乱孩子的思考,这点应该特别注意。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经过同办公室老师的指导我收获了很多,也增长了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3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