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物体分类说课]物体分类说课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的第一课时物体分类。
内容分析: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也就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并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并与平面图形区分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在操作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关键:教学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触摸和比较的活动机会,在活动中感悟。
教具准备:一个布口袋(内装各种形状的实物)、小猴子图片、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几何图形的的图片。
学具准备:一个小口袋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
教学程序: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本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
1、我是这样做的:圣诞节要到了,圣诞老人正在为小朋友准备礼物,小猴子急得不得了。( 贴小猴子图片)。它跑到圣诞老人的玩具工厂里,抢了一袋礼物就跑。袋子里装了什么礼物呢?让学生在自由猜测的情境中燃起学习的欲望。,
2、在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袋子里是什么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小猴子说,谁也不许看”。让学生自己想出可以用“摸一摸”的办法试一试,再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再展示袋中礼物。此时学生不仅感受到“摸一摸”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感知知识的意识。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部分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按不同标准分类;二是自主探究,认识物体形状。
(一)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按不同标准分类。
1、首先,让学生把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也就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从学具盒中拿出来。学生在拿学具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体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然后我再以“圣诞老人让每个得到礼物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礼物分分类,小猴子为难了了,你们能帮帮它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体分类”引出课题并板书 “物体分类”,接着让学生自主分类并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构建桥梁。
(二)自主探究,认识物体形状。
为了在把握住教学关键的基础上,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完成“认识并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一教学重点,我把“认识物体形状”分解为“自主观察探究——交流观察所得——按形状分类——比较长方体、正方体——联系生活,加深识”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1、自主观察、探究,感知4种几何形体的形状。
为了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综合运用眼、耳、口等感受器官去体验物体,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我用“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的方法自主观察、学具,感知4种几何形体的形状,并跟小组内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深刻理解,又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123
2、集体交流观察所得。
首先交流对球体的认识。
让喜欢球体的孩子拿起球体,汇报自己摸、看、玩时的感受,再给它起个名字。此时孩子们手里拿着学具,眼里看着学具,虽然汇报的语言并不是那么完美,但球体的形状特点早已经深深入孩子们的头脑中。然后再让学生选出球体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此时,孩子们的头脑中已深深地打下了球体的烙印。
依次按上面的方法交流对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交流结束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一教学重点就已经基本完成,但对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因此,我又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3、按形状分类。
组织全体学生都按形状把学具分类。既加深了对上述4种几何形体的感知,又便于发现有哪些把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当作正方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掌握。
4、比较长方体、正方体。
鉴于学生对“这种形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是由于对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征感悟不深,我抓住“在观察、触摸和比较的活动中感悟”这一教学关键,让学生再次拿起长方体、正方体学具观察、比较,再汇报它究竟们有什么不同?”
再次观察比较后,请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讲它究竟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为什么?
学生在观察、争论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认识。
这时我小结“正方体要求所有的面都一样,所以,它不是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样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认识“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
5、联系生活,加深对各种形状的认识。
让学生在汇报生活中见过的这几种几何形体,加深对这四种形状的认识,并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至此,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实践创新。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阶梯性原则,我设计了和小猴子一起闯关的6个游戏性活动。
1、小木偶跟我学,看谁装得准又快。
让学生拿出和老师一样形状的物体装入小布袋。(既加深了认识,又为下一个游戏做准备。)
2、师:摸一摸、猜一猜,让我的脑子转起来。
学生二人一组,到对方的口袋里摸一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形状,再拿出来看看猜的对吗?。(使学生再一次用“摸、猜”深刻感悟4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体验学习的乐趣。)
3、找朋友。教材第65页第一题。(让各种形状的实物图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图片做朋友。)
4、填表。教材第65页第二题。在众多图形中分别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各有几个,填入表中。(把认识物体与数数、统计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再向大家介绍介绍。(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的乐趣。)
6、选礼物。
每次选一名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分别把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拿回去。(借机渗透1这是特殊长方体;2认识两端粗细不一样的不是圆柱;3、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加以区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总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个,并在课后认真,把观察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说给你们的父母听。从而把数学学习拓展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3
板书设计:
物体分类
球体圆柱体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多次利用数学学具,让学生在观察、触摸、比较、讨论的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形状,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变难为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3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