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_“有几瓶牛奶”案例及反思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和10以内的加法,有了一定的运算经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时(9+5=)教材上出现的算法有四种:1、数数;2、“凑十”法(把5分成1和4,1和9凑成10,10+4=14)3、“凑十法”(把9分成5和4,5和5凑成10,10+4=14);4、10+5=15,9+5=14。课前准备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四种算法,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凑十”法最简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准备的教学设计,却没有得到预设的目标。下面是这段教学的课堂实录。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笑笑的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那么“求一共有几瓶牛奶”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一学生脱口而出9+5=14(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师:那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想出来的,幼儿园我就会了。(此语一出,又有多个学生举手)
师:那么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算的?
生2:我知道一盒装10瓶,盒子里拿走了1瓶,我就放1瓶进去凑成整盒,再加上外面的4瓶,就是14瓶,9+5=14,这样算比较简便。
生3:因为9+1=10,10+4=14;所以9+5=14,这叫做“凑十”法。是我爸爸教的。
生4: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无人举手。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心想还有两种算法没有出来,摆完小棒再让他们说一说。)
几分钟后,学生摆完小棒。
师:你们找出其他算法了没有?
生6:我把左边的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拿出其中的5根和右边的 5根凑成10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小棒。
师:还有吗?(教室里静悄悄的)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学生举手。
生7:还可以用数的。(我心想终于出来了,接下去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了。)
可教室里一下子又闹腾起来,底下的学生说开了:真笨,笑死人了,现在还用这种方法。
这时,一学生站了起来。
生8:老师,这是个很笨的方法,我比较喜欢第一种算法,9可以和1凑成10,这样比较简便,比较快。以前读幼儿园 我也是用这个方法。
师:其他小朋友呢?
生:我也是,我也是。(抢着回答)
教学进行到这里,我预设的算法都出现,但是却浪费了十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学生的认知水平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堂课促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和思考。
[教学反思和思考]
1、 “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传统的备课,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备课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精心的“备教材”,而忽视了“备学生”,即便是强调“备学生”,也最多是在教法上考虑一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身上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几乎是不予思考的。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和“备学生”的统一,仅仅“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的“备学生”,真诚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思考学生,解读学生。反思本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真正的思考到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2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数数的方法很笨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信学生,而不是担心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刚刚学习计算”的话,就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浪费大量的时间,而结果却是徒劳无益、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12
2、关注“教材信息”,更应该关注“儿童经验”。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学生的经验,而教材信息必须通过学生的经验去内化、去“经验化”,才能被学生所接纳,被学生所吸收,变成新经验。“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经验化过程,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此,儿童的经验相对于教材信息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儿童经验”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丰富多彩、精彩不断。就本例来说,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算法,而教师只关注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却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不关注儿童的经验,被教材提供的信息所束缚,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教材中出现的方法计算“9+5=?” 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自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本例的失败就在于教师没有关注儿童的经验,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的调整教学预案,而是忠实的执行教学预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298.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