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二册英语|新人教版第二册 认识人民币 综合资料(二) 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建议(1)第1题让学生独立作业。先用模拟人民币自己进行换钱活动,再将活动结果填在书上。对正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第(2)小题的两种不同答案。(2)第2题可做成课件,先出示题中的4种物品及单价,接着出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1元钱能买什么?”让学生沿着小精灵明明的提问独立思考。教师提出要求,一个人可以做多个答案,做出两个以上者可奖励小红花之类的物品。学生回答时应让其说出思考的过程。如:1元钱能买5枝铅笔,学生可能用加法(2+2+2+2+2=10,10角=1元),也可能用点数的方法(2、4、6、8、10)算出,不管用哪种方法算,都应鼓励。通过说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向老师和同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5.例3。编写意图(1)例题分为两个层次。上面3题为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3题为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2)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教学建议(1)师生之间做换钱游戏。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并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2)接着教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教学过程与上面一个层次相同。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应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如,20元是2个十元、50元是5个十元、100元就是10个十元等等。6.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编写意图(1)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知道1角=10分。(2)使学生知道以分为单位的分币1分、2分、5分在市场上用得很少。(3)“做一做”是配合例3进行练习的。突出两点:①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②让学生感受10元钱的币值,与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感受1元钱的币值相呼应。教学建议(1)教学过程和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相似。暂没有条件做课件的学校可将题中4种物品画在黑板上或用吹塑纸画好、剪好贴在黑板上。(2)可将其中某些物品的单价稍作变动。如,钢笔为4元、文具盒为9元。这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更大些。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138.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