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大全|21寓言二则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1234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1234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1234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6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