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黄山奇松》教学实录】《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观赏黄山,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黄山,同学们知道它在哪里吗?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黄山)
2、老师:大家请看…(出示黄山风景图片和相关文字,简介黄山)
3、老师:同学们,谈到旅游胜地,在我们安徽,第一要数黄山,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黄山,去感受它的奇特。
4、老师:板全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老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查一下
1、检查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  郁郁苍苍   枝干遒劲   蟠曲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屹立
宾客       卧室    屏障
②指读(汪文建,张义)
③释义: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情有独钟——特别有感情。钟:集中,专一
蟠曲——曲折环绕。
④齐读生词。
三、学习课文
1、课文共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
2、指答:
学生:黄山松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千姿百态?表现在哪里?
学生: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大屏幕出示)
老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的“或”是什么意思?
学生:排比,有的
老师:这里的“或”既然是“有的”的意思,我们就把“有的”带进去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那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用“有的”而用“或”呢?我们再来比较着读一读,是不是感觉用“或”读起来简洁,不重复,很流畅的感觉?
老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分号,还有一个省略号,这是为什么?
老师:出示图片,其实“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只是它们的整个树干呈现的姿态不同,而“或仰,或府,或卧”只是人们观察黄山奇松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慢点,读到逗号时要停顿。文中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黄山松还有更多的美丽样子。
老师:是啊,黄山松还有很多美丽的样子,文中的省略号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美不胜收。所以说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它的姿态万千。
3、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从文中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它有“四绝”,哪“四绝”呢?
学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老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四绝”中的“绝”是什么意思?
学生:绝妙,精妙,独一无二,天下仅有
老师:“奇松”位于“四绝之首”,可见其独特美妙,达到了极致的程度。人们对它的感情如何呢?123
学生:学生:“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老师:“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有感情,感情很专一,为什么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呢?
学生:因为“山顶上,陡崖边…挺秀的身影。”
老师:“处处”说明了什么?
学生:到处都是
老师:“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陡峭、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的送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长得“潇洒、挺秀”,(板书)怎么不令人佩服,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这么“潇洒、挺秀”,令人情有独钟,我们当然要去观赏一下了。
老师:观赏黄山奇松的最佳地点是哪里?
学生:玉屏楼
老师:为什么在那里观赏最好呢?
学生:因为那里被徐霞客“黄山绝胜处”。
老师:“胜”是什么意思?(引人入胜的胜是什么意思?)
学生:美妙的境地
老师:为什么又是“绝胜处”?
学生:因为楼前悬崖上有迎、陪、送客松三大名松。
老师:三大名松尽收眼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怎么样的奇松?
学生:“迎客松……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板书:迎客松)
老师:它是一棵怎么样的松?
学生:姿态优美
老师:具体是怎么样的?
学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老师:“如同”就是“好像”,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出示迎客松图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学生:(如果答不出)
老师: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苍劲有力)
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老师:据资料上说,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而它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谁来读好它?
学生:读“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老师:“乃至”可以换个什么词?
学生:甚至
老师:为什么说是整个黄山的象征?出示图片,类比:天安门——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学生:齐读
老师:是的,这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像热情的主人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令我们印象深刻。看,玉屏楼的正对面也有一棵奇松,说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陪客松)
学生: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老师: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高大挺拔
老师:在这挺拔的陪客松下,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恋恋不舍地下山了。看,谁又在向我们挥手呢?
学生:送客松(板书)
老师:它又给游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姿态独特….123
老师:盆景你们见过吗?给你什么感觉?文中把什么比作盆景?
(出示图片)理解“枝干蟠曲”。
5、学习写作方法:
老师:我们观赏了三大名松,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对它们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要找一位同学来把这三大名松连起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在写每一种松的过程中都抓住了什么来写?
学生:都抓住了最能突出名字特点的句子来写的
老师:这段话如果分为两层,应该在哪里分呢?为什么?
学生:应从“…三大名松。”的后面。这里是总讲有三大名松,后面是详细地讲三大名松。
老师:那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总分关系。
老师:那么这三种松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学生:迎客松详细,陪客和送客简略。
老师:是的,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详略得当地向我们展现了三大名松。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6、拓展延伸:
  (出示广告词课件)元旦假期快要到了,小学二部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旅游线路,请你代写一二句广告词,宣传一下我们神奇秀美的黄山。
7、总结: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游览一下黄山,亲身体验一下黄山,亲身感受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潇洒   挺秀
              送客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35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