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兴趣。文中人物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讲故事,内容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同学们,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出示课件),他用一生写成了这本《昆虫记》,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多次重印,在生物界和文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法布尔的故事,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能写成这本书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质疑预设:①课文为什么要叫“装满昆虫的衣袋”?

②是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你自己找到答案了吗?)

③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而不装其他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昆虫记》中的一片断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也能进一步了解学情,因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件出示)123456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昆虫  纺织  观察  责骂  中毒  垃圾  殿堂

(一类字虽说有些是学生的已经认识的了,但此环节的认读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字,同时也是记忆字形的过程。所以检查生字时,也应将一类字放入检查范围。)

(二类字):圣莱昂  鸟栖虫居  蠕虫  裤兜  痴迷

(多音字):着迷  着急(有个别学生对此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是很准确,有必要检查并纠正)  鼓鼓囊囊

学生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2)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3)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解释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纵横、栖、蠕虫”字,先让生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再出示正确答案。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

交流预设:很喜欢昆虫;对昆虫非常着迷;着迷、迷恋、痴迷

(当学生找学生找不出来时,师可引导学生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看,老师也找了一个词。)(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师: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在一步步的加深,让我们细读文本,看一看法布尔的情感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最终的痴迷,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生思考,指名回答。

师:课文就通过这两件具体的事来写人的

(设计意图:此处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先找概括的不准确的同学回答问题,师纠正其错误所在,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将正确的概括写在书上。同时,明确写人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看第一件事)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说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能读读2、3自然段,找一找告诉大家吗?(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1)生默读,老师巡视。

 (2)交流。(预设)

a.生找到第2自然段,从这儿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这儿你能看出什么?

生:天色已经晚了,法布尔却不知道回家。

师:他干什么去了?

生:找纺织娘去了。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说一说。

生:天色晚了,法布尔却不知道回家,因为他捉纺织娘忘了回家。

师:是呀,这就是你的感受。把他写在这句话的旁边,这就是做批注呀。123456

b.第三段重点抓住“终于”“三天前”这几个词。(板书:三天前 终于)

①生:我勾画的词是“终于”,从这儿能看出他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因为他不是找了一天两天,而是非得找到这只小虫子不可。他是一个不怕困难,执着的孩子。

师:同学们,看,我将这两个词去掉,你读一读,哪一句更好呀?为什么?(出示课件)

(预设)生:因为第一句更能让我们读出法布尔的坚持,和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是呀,我们用去掉词语的方法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很重要,这样的词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呀,找到它,我们就更能揣摩出人物的特点了!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两个关键词吧,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坚持不懈、执着)

师引导评价:“终于”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很费劲才找到。噢,我听出来了,你想象到他找纺织娘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感觉他很费劲,是吗?这方法不错,发挥想象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那把你的感受写在这个词的旁边,这就叫做做批注呀。

师:其他同学还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找了很多天,他不怕困难,是个坚持不懈的孩子……师:如果你同意他说的,那么就把这些感受写下来,记在“终于”的旁边。

你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师评价。(出示课件)

c.师:当克服了重重困难的法布尔找到了他喜爱的歌唱家时,他会怎样对他妈妈说呢?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妈妈,我在这呢!瞧……”(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高兴与兴奋,读出那种激动的心情。找学生个别朗读,不到位时师范读,这样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最后,再齐读,师读提示语,让生读法布尔的话。例:法布尔兴奋地说……,法布尔无比激动地说……,用这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体会法布尔的激动,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根据学生的语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我听出来了,你是带着欣喜的语气在告诉妈妈;我感受到了你的兴奋,真替你开心啊!你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你的喜悦!

同学们,将你自己想象成法布尔,你读得就更有感情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从2、3自然段当中找出了关键词句,揣摩出了人物有特点,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体会。生齐读2、3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给学生感悟课文的方法。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反复指导学生读课文,在读中走进人物法布尔,体会他的的内心情感。此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的能力和换位朗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想象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了哪种方法来学习的第一件事?(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以指导下一环节的自学。)

四、写字练习

1.描红,写生字(指点一个“察”中间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写写生字吧。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一类字有哪几个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平时我们会写错的?123456

生说。

师重点指导“察、毒”。生描红,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5、9、10自然段。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能抓住“静静地观察、欣赏、放进、丝毫没能阻止、仍然……”等词语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痴迷。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运用方法。

(一)回顾方法,指导自学。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咱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2、3自然段,学到了哪种阅读方法?(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

(二)学生自学,学习4—10自然段。

1.学生自学

师:这种方法可是语文学习中的好方法呀,不信你们试一试。下面用这种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做好批注。

明确要求:1.反复读文,找出关键词句。

     2.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联系前面,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课文的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渗透方法,引导学习2、3自然段,然后学生根据方法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这样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2.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和看法,相互补充一下。

师明确要求:同学们,将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以及从中得到感受说一说,如果你觉得有道理的地方,不妨也借鉴同学的写下来,做好批注。每组推荐一名做批注最好的同学上台来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来,同时借鉴别人的优点。此环节要培养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交流反馈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最好结合关键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上台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师要相机评价,批注做得如何。如:体会很深刻,有独到的见解。批注写下了重点词。批注可以简单的写出你重点的感受就可以。

预设:

(1) “逮、捉、蹲、静静地观察”——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2) “叫、扑、捉” 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动作敏捷,由敏捷的动作看得出法布尔肯定捉过很多的甲虫,由此说明他对甲虫很着迷的。

       (3)“放进包上装进 欣赏 小宝贝”——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包起这个昆虫非常地小心,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说明他喜欢这只小甲虫。读出你的喜欢好吗?学生读后,及时评价。(珍爱)

(4)“放进了垃圾堆”能看出法布尔很不情愿,说明他真的很喜欢这些小宝贝。跟进朗读。

法布尔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心里甜滋滋的。可他的爸爸妈妈呢?(非常的生气)他们是怎样说的?找男女生分别来读爸爸妈妈说的话。

师:是的,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齐读此句)123456

(5)“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躲起”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跟进朗读。

修改批注,没体会到的可以借鉴一下别人的,完善自己的批注。

自由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关键句子,指名朗读。

2.师过渡:法布尔为了捉住纺织娘,在田野里整整找了三天,放鸭子时,专心致志地观察,捉到小甲虫,小心翼翼地珍藏。爸爸妈妈都这样强烈的反对他了,他还是要偷着玩,这仅仅是着迷吗?——不,不是的,这可以说是迷恋,是痴迷了。

师:你觉得“着迷”、“迷恋”与“痴迷”这个三个词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三个词情感色彩一个比一个强烈。着迷是一般的喜欢,迷恋是特别喜欢,而痴迷是喜欢到了一种痴傻的境界,不理会别人的眼光,只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赞美法布尔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正是因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才让他一步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板书:引进科学殿堂)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读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最能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与珍爱;这个形象最能代表他对昆虫的热爱;最能代表法布尔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采用前一环节所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有汇报最终都落脚在同一个主题上,那就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着迷——迷恋——痴迷”是一条线索。把这条线索处理好了,给人层层递进的感觉。)

二、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1.课堂练习

(1)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吧,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读出法布尔这种执着的精神。生齐读课文。

大家想一想,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请写下来吧。

课件: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

预设:

(1)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石头,还装满了贝壳。(2)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痴迷,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但不应有标准答案)

(讲评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写实的,如贝壳、石头、树叶等,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希望学生能提升到精神层面。但第一种要让他们先展示。)

三、 总结全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不同方面说一说,比如说写作方法呀?学习方法?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呀?(借助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选择事例时要有代表性的,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认真观察、坚持到底……)

(设计意图:语文具有人文性的一面,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所以从故事中学生得到了哪些启发,这是非常有必要说一说的,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收获,感受更深刻。)123456

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上课时的疑问还有吗?看看通过我们的学习,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是的,看到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就会想起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对昆虫的痴迷,想起他执着的精神,想起他专心的观察。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出示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迪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自由选择)

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注意讲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2.读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抄写几个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

3.搜集一至两位其他名人‘痴迷’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板书设计:

  着迷  三天 终于(批注示例)
 迷恋  欣赏 放进
丝毫没有阻止 仍然
 痴迷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2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