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树叶图片大全|秋天的树叶 苏教版五年级(上)“习作3”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要求:

    一叶知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的树叶换上了新的色彩。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观察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围绕“秋天的树叶”,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设计理念:

    习作指导以观察和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秋天,走近树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在交流观察发现、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树叶”,那些“我”独有的东西。作文教学应为人而文,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灵性,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秋游,观察树叶,搜集自己喜爱的各种植物的落叶。

    2.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及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等。

    3.教师拍摄一段录像,包括秋天的景色全景,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在回味中亲近。

    1.唤醒回忆。(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

    (1)师描述:前天,我们去秋游,感受到了浓浓的秋天的气息,特别是与秋天的树叶进行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你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谈一谈真实的感受)

    (2)老师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教师也谈一谈,与学生真诚交流。)

    (3)古代诗人眼中秋天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展出: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唐·吴融

    (5)师:是呀,古人对秋天的树叶既有“一叶知秋”“榈庭多落叶”的感慨,又有“红于二月花”“霜干片片轻”的喜爱。看来,秋叶真是秋日一道靓丽的风景。边出示边朗诵:

    写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写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写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写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精彩回放。

    播放录像,体会秋雨秋夜秋色秋声中的叶,录像中可以加话外音,然后播放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情景。在展示秋色红遍山野的时候,加入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从整体到局部,由漫山遍野到一棵树,再从一簇树叶到一枚树叶。(学生看后激动、赞叹,沉浸在回忆中。)123

    3.展示分享。

秋游的时候,同学们都做有心人,不仅搜集了许多树叶,而且不少同学回去还进行了加工,制成了书签,绘成了“树叶画”,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杰作”。)

4.小结。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树叶把秋天装扮得如诗如画,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叶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谈对秋天树叶的印象,虽寥寥数语,却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和着那一曲《秋日的私语》,使学生不知不觉又一次走进秋的天地,走近秋天的叶子,流连其间。学生把搜集的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展示出来,营造出浓浓的诗的意境,与秋天的树叶的神韵相契合。播放录像与展示学生搜集的叶子,进一步使学生亲近树叶。学生只有“情意”萌动时才有用语言表达的愿望,在作文指导时努力通过创设情境撩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习作激情,产生“我要写”的愿望。

    二、在发现中体验。

    1.教师引导: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一片秋叶呢?(随着学生的发言板书:颜色、形状、姿态……)

    2.指导观察。

    (1)观叶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如果是黄色的,是金黄、橘黄,还是绿中泛黄?即便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树叶,只要细心地去观察,也会发现它们有细微的变化。

    (2)辨叶形。秋天的树叶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再瞧瞧它们叶柄的形状、叶脉的纹路是什么样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树叶形状不一,但都精致奇丽。

    (3)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伸出小手摸摸叶片,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特点。

    (4)嗅叶味。观察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鼻子凑近叶片嗅一嗅,感受叶子透出的秋的味道。

    3.启发回忆。

    (1)我们刚刚观察的是一片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满山树叶,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既写单片的树叶,又写整体的树叶。)

    (2)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中的树叶是怎样的姿态呢?(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在枝头颤抖的树叶、在空中飘舞的树叶的姿态,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提示学生还可以写写雨中的秋叶等等。

    4.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秋叶的不同特点,发现秋叶的细微差别,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一份惊喜,笔下的秋叶一定会栩栩如生。

    设计意图:观察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指导学生观察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叶色、辨叶形、摸叶片、嗅叶味,从观察一枚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及至漫山遍野的树叶。指导学生观察有层次,有方法,循序渐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知秋叶,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教师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看、闻、摸,静静地想,细细地品,分享发现,分享体验,分享快乐。123

    三、在想象中张扬。

    1.播放录像。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把你联想到的写在你搜集的树叶上,或写在准备好的各种树叶形状的纸片上。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读写在叶子上或叶形纸上的句子,教师及时点拨,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富有个性的想象给予赞扬,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出示课件。课件上出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上面写着一些句子,请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写在树叶上的句子有:

    (1)一片秋叶就是一首诗,几声虫鸣就是一曲歌。

    (2)秋天停在一片树叶上面……

    (3)飘飞的树叶是风的语言。

    (4)一阵秋风使树叶变成黄金一般的玫瑰。

    (5)风走后不久,那片树叶的脸红了。

    (6)大树,是撑开的伞,现在,叶子落了,是伞漏了吗?

    (7)秋意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4.小结。生动的想象有一种魅力,就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也能产生无穷的美感与诗意。

    设计意图:秋天的树叶是有灵性的,是有韵味的,仅仅指导观察显然是不够的,还需指导学生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由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在空中飞舞的样子想象开去。请学生把联想到的写在树叶上,激活学生已有的大量表象,点亮他们的诗心,使学生想得广、想得远,充满诗意,充满情趣。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一旦他们的思维打开,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鼓励学生率性而为,张扬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

    四、在表达中成长。

    1.自主拟题。我们围绕“秋天的树叶”写一篇习作。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打算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部分学生把拟定的题目写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写在黑板上的题目有:《落叶的旅行》《秋天的“鬼精灵”》《秋叶抒怀》《秋叶赋》《霜叶红于二月花》《小树叶的秋天舞会》《漫天红叶》《百变秋叶》《秋天的“信件”》……

    2.下笔成文。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眼中的秋天的树叶吧。学生习作。(略)

设计意图:大题目“秋天的树叶”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小题目自己拟定,充满张力,成为学生放飞个性的舞台。题目有借用的,如《秋叶赋》《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目了然,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有运用修辞手法的,如《秋天的“鬼精灵”》《小树叶的秋天舞会》,生动形象,充满灵性。此刻,秋天的树叶在孩子们的眼中,已经活了。学生置身于“树叶的海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为秋天的树叶尽情放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95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