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鼎湖山听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2):写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第一、二段,初步了解鼎湖山泉水的特点,背诵第二段。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点拨新授,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这一段。
  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讨论交流: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123456
  2、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4、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2、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
    (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
   4、尝试背诵。
    (1)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会读吗?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2)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
      出示“那像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完成题检测题的情况,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1] [2] [3] [4]  下一页123456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123456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123456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那是(   )的声音,多象(  )一样(  )呀!
    ——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附板书:
              鼎湖山听泉123456
            泉声美妙 泉水润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地处北纬23.10",东经112.34",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北回归线地带多是荒沙红土,而这里却保留着完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32.2万平方米,其中原始森林就占132万平方米。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1750多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jǔ)橼(yuán)、榄树、榕树,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孑(jié)遗植物桫(suō)椤(luó)、黑桫椤、苏铁,有鼎湖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1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 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云溪景区以白云寺、水帘洞天、古树名木为主,最大的特点是观赏原始森林。天湖景区以天鹅潭、天湖以及奔涌的山溪为主,最大的特点是涉水山溪、回归大自然。天溪景区以庆云寺、飞水潭,荣睿碑亭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参禅拜佛。虽然三大景区各有特点,但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寺中瑰宝颇多,如《碛(qì)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鼎湖山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走进这片原生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的板根、藤本、绞杀、附生和茎花等现象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而且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人们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上一页  [1] [2] [3] [4]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92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