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访隐者不遇》]《访隐者不遇》课堂实录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访隐者不遇》课堂实录执教:徐学军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古诗,请大家读题目。
生:《访隐者不遇》。
师:声音真响亮,来,看着徐老师在黑板上写写这个题目,请你用手在桌面上书空。边写边想,从诗歌的题目里你能读到什么?你又读不到什么?
师板书题目,生书空。
师:哪个孩子来说说,从诗歌的题目中你能读到什么,怎么写?想想,来,请你来说一说,这个男孩子来说。
生:我能读到这个,那个诗人去拜访他的朋友,但是没有遇到。
师:非常好。你能够看到访的意思就是——
生:拜访。
师:拜访谁?
生:隐者。
师;结果是——
生:没有遇到。
师:那么从题目你读不到什么?
生:我读不到隐者是谁。
师:读不到隐者是谁,那么你呢?读不到什么?
生:我读不到隐者的名字。
师:你读不到隐者的名字,你呢?
生:我不知道访者是谁。
师:你不知道访者是谁,你呢?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相见隐者。
师:哎呀,你想知道他不遇的原因是不是这样?看来,同学们很会读书,带着问题去学等一下你会学的更明白,那么学的时候能不能把你心中的疑问都解答了。好,下面我们来进行学习的第一步。想把这首诗学好、学懂,首先我们要把它的字音给读准。好,跟着徐老师说,读准字音。(教师板书:读准字音)
生:读准字音。
师:刚才的几个字读得非常好,就像刚才那样字正腔圆的,拿起你手中的课本读一读,假如你发现每个字可能读得不太有把握,请跟你的同桌互相交流,找到它的读音,拿起你的笔,在上面——
生:注个音。
师:好,开始。
生齐读。
师:自己听自己的声音。自己读自己的,好,预备起——
生自读。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遍,能把这首诗的每个字音都读准吗?
生:不能。
师:再读,读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读。
师:有没有一点把握现在?
生:有。
师:再读一读,你来读。
个别生读全诗。
师:哎,你笑什么呀?他不是读得挺好的吗?你来说说。你来。
生:她的“松”字和“诗”字,还有“此”字没有读准。
师:你能不能把它读准,(师指前一名学生)你记住,好不好?拿起笔来,把它记住。
个别生读全诗。
师:他读得是不是有一些进步了?
生:有。
师:完全正确没有?
生:没有。
师:谁来说,我读得比他好?来,你来。你来读的比他好,你来,试一下。
指名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只听出他一个错字,是哪个字?
生:山。
师:同学们会听了,说明在读的时候也能够读准读好了,咱们就这样一起来齐读一遍,徐老师走近你们听一听。我看到有的同学呢,他已经把该注意的音都标出来了。访隐者不遇,贾岛,预备起——
生齐读。
师:太棒了,我听到你们读音基本上正确了。字音读准了,读得字正腔圆了,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着,第二步,我们还要继续再读一读,这一次,读什么呢?古诗古诗,就要读——
生:节奏。
师:太棒了,下一个就是要读出节奏,(板书:读出节奏)那么这是几言的古诗?
生:五言。
师:每行字一共有五个,就叫五言。请你边读边用笔画一下间隔符、节奏符,看看应该怎样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生边自读,边画间隔符、节奏符。
师:呀,同学们都看着我了,没想到二小的同学那么聪明,一下子就读完了。我看同学们都很认真画节奏,轻声地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读,谁敢读一读?哎呀,看看,好多同学想读。我看看谁没有回答过问题,来,请你好吗?123456
一生读全诗。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他的节奏?
生:有。
师:他是按什么节奏样的来读?来,你来说。
生:一开始是两个字一起读,接下来是三个字一起读。
师:哦,原来五言的古诗我们可以这样读。好,听徐老师读一遍,看看你画的节奏。
师范读全诗。
师:读得怎样?
生:好。
师:再给我一点——
生一起鼓掌。
师:徐老师站在这里还是很紧张的,刚才你们说后面有那么多人,不要紧,你看徐老师都能这么读,同学们像徐老师一样,用古人读诗的方式来读一读它。好吧?
生:好
师:如果你认为用摇头晃脑加上手势能有助于你读得更好的话,你可以自由发挥。
生齐读。
师:哎呀,我发现你读得特别有味道,很投入,你来像刚才那样读一读,好不好?来,站起来
指一女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没有,虽然她的字音有个别还有待纠正,但是她加入了什么?
生:手势。
师:用她的手势来表示节奏,再把这个音我教你读一遍好不好?“松下问童子”
生:松下问童子
师:好,字音读准了,“言师采药去”
生:言师
师:师
生:言师采药去
师:只在此山中
生:只在此山中
师:云深不知处
生:云深不知处
师:回去再好好练一练。你已经具备了表情,如果把字音好好琢磨一下,你会更棒。同学们,读出了节奏,不等于把诗读懂了,所以我们下一步接着还要再来学一学、读一读,读什么呢?我们要读懂诗意。这首诗写什么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能读出感情来呢?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刚才我们读了好几回,现在有机会你再读,读完之后,如果你觉得意思掌握的差不多了,跟你旁边的同学讲一讲。好,现在开始。
生自读,同桌讨论。
师:好,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交流交流。刚才你读了几遍,虽然不是百遍,但是初步讲一下,你到底理解到哪里?理解不完全不要紧,别的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帮助你们,看看,你来试试,怎样?好,来讲一下。
生:在松树下问一个童子,
师:我能打断一下,在松树下问童子,是谁这样问,看看题目,是谁?
生:贾岛。
师:谁在松树下?
生: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言师……
师:等一下,童子说,言师……
生:言师采药去。
师:那个“言”字怎么理解?
其余生:说
师:用童子说或者童子答好不好?
生:童子说言师
师:哎,童子说——
生:童子说老师去采药了,他在山中
师:停,他在山中,“只在此山中”,谁更准确一点?它是指这个,更准确一点。你说
生:师傅在山里
师:师傅在山里,师傅在山里,哪个词看出师傅在山里?
生:此山中
师:此山中。只在——你能说说么?
生:只在此山中,是说师傅在山上采药
师:哦,师傅在山上采药。只在——
生:只在是说师傅在山上采药,
师:因此,“只”就是——
生:就
师:“只”就是“就”,就在那座山,你能不能把这句话再好好说说?
师傅采药去了
生:就在那座山中,但云有多深都看不清楚
师:哎哟,云深,她认为是云有多深,但是看不清楚。有没有同学觉得跟她理解又不太一样的?请坐下,谢谢你啊。你来说。
生:我是认为云深不知处的意思是说,他师傅虽然在这山上采药,但是具体的位置就不知道了。
师:为什么不知道?
生七嘴八舌说。
师:因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说。
师:你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云深?
生:云深,就是平时我觉得应该是指云,现在是指去的意思,云深就是人去到哪里都不知道了。123456
师:哦,因为他没入到——云雾的深处去了。好,这位男同学你来说说。
生:我觉得云深不知处应该是说他的师傅在那座山上采药,但不知道在哪个精确的地方,他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就在那座山中
师:哦,这就是“云深”,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云深不知处,是那个云太深了,把他师傅遮住,所以看不清他的位置。
师:你认为是云太深了,什么样的云会感觉到很深很深?
生:雾
师:哦,原来就是雾气太浓了,孩子们,云深原来是浓浓的雾气,挡住了这座山,所以师傅——去哪里了都不知道。我们刚才初步读了一下这首诗,大概的意思了解了,那么,他这个意思是怎么样——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呢?想想,“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是什么样的形式?你来说说
生:是对话的形式,
师:对话的形式,从哪里看出了问?
生:松下问童子
师:哪里看出了答?
生:言师采药去
师:他是通过问答这种形式把拜访不遇的经过写下来的。孩子们,我告诉你,里面呢,贾岛写了三问,童子分别答了三答,你能不能找出来?来,互相小组之间谈一谈,说一说。
生小组讨论。
师:好,有同学举手了,我们这样来打断一下其他同学,先看看他们组讨论的情况怎样?这样吧,你做贾岛,你来问他,你来回答,好不好?来。
一生:请问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
另一生:我的师傅去采药了。
生:嗯,在哪座山采药?
生:就在那座山里面。
生:嗯,那具体的位置在哪里?
生:我不知道,因为雾气太重,我看不到他的身影。
师:同学们,你的答案跟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么聪明呀,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贾岛隐藏了那么深的三问三答就找出来了。看来呀,贾岛写这首诗还挺有意思的,我们就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读一读。徐老师就是那个贾岛,你们就是那个童子,好不好?
生:好。
师:松下问童子。
生: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贾岛就是这样,只用了一个问题,,但是他把其他答案都写下来,让我们自己去揣摩。贾岛真不愧是一个推敲诗人呀。好,我们学完了这个诗意。徐老师在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我发现原来像贾岛这样访而不遇的经历很多诗人都有,你看,李白、邱为、皎然、岑参,你看看这么多不遇的诗,有没有什么疑问呢?你来说说。
生: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遇到自己的朋友?
师:你觉得这个隐者可能是贾岛的好朋友,你推测得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遇呢?还有吗?你来说说。
生: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多的不遇?
师:为什么屡有不遇去拜访?你说说。
生:为什么全都是拜访人的呢?
师:怎么都是去拜访的呢?他看到了一个访字,看到了一个寻字,你呢?
生:为什么都找不着这个人?难道都是雾气太浓了?
师:你看,他们不遇的结果,难道都是雾气太浓所至?你来。
生: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见不到这个隐者?
师:四(2)班的同学太棒了,想到了那么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还有一些问题让你留在心中。等一等,等一等,我们来看看,读清了诗意原来还要看看为什么他们要把不遇写下来?看来这不遇大有考究呀。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这一次,我们要读出诗情。探究一下什么样的感情使得那么多的诗人都把他们的不遇写了下来。(师板书:读会诗情)同学们,我这个“会”是指“学会”?123456
生:是。
师:不是,这个“会”是体会,这个会是意会,有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们要会一会,体会体会,意会意会。那么回到这首诗,我们还是拿贾岛的诗看一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遇的诗流传了下来,再来读一读,再来想一想。好,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读全诗。
师:我看到只有一个男孩子举手,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这样吧,徐老师来帮一下你们。在这三问三答里面,始终有一个人没有出现在对话中,他是谁?
生:隐者
师:可是这首诗里又处处提到,从题目上看,他是去——
生:寻找隐者
师:访隐者。第一句松下问童子,问什么?
生:隐者
师:问隐者,言师采药去,师指何人?
生:隐者
师:也是隐者。只在此山中的是谁?
生:隐者
师:最后云深不知处的又是谁?
生:还是隐者。
师:孩子们,想要体会这首诗里面的情感意会它,非得要把这个隐得那么深的隐者找出来,才能够体会。到底这个隐者为什么要居住在那儿隐得那么深,贾岛访而不遇呢?在唐朝啊,隐逸之风非常地浓厚,有很多人都跑到山里去隐居了。我们很熟悉的诗仙李白,也曾经作为隐居中的一员。(课件出示《山中问答》)有一天,李白在山中接待了一个访客,这个访客就是来访隐居的李白的,于是,李白跟他展开了一场山中问答。在这个山中问答中,他把自己的情感,自己隐居的心情,隐居的原因都写了下来,同学们,请你们去发现,按刚才那样学,把字音、把节奏、把诗意粗略地弄懂,去找找,去看看,开始。
生自学。
师:再读第二遍,读读它的节奏
生再读
师:你读了这两三回,读得这么少,能理解它讲什么吗?能大概知道李白说些什么吗?有几个孩子知道?但是有大部分孩子还不知道,这样吧,请你们几个来启发启发。来,说说
生:我认为李白在诗中讲的是为什么隐居的意思,因为访客他问嘛,“何意栖碧山”,所以我觉得栖碧山应该是山,他为什么在栖碧山隐居呢?
师:栖,注释上告诉我们是什么?
生:住
师:为什么要住在碧山呢?
生:这个,刚刚李白他就笑,笑,但是他不答
师:哦,笑而不答
生:最后呢他又说“桃花流水窅然去”,这应该是指桃花在古时候,桃花、流水都很慢的,都过去了,可是在其中隐居,就觉得好像人间仙境。
师:哦,那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个同学解释的很不错,你来。
师:问余何意栖碧山
生:栖是住,碧山是一座山。问他为什么要居住在这座碧山里。李白笑而不答,李白在笑,不答,心里可能是非常自闲。
师:我听出一个笑而不答,但是心——
生:心自闲
师:闲怎么理解?
生:悠闲。
师:他住在那儿很悠闲啊,悠闲的原因何在?来。
生:那我为什么要在碧山居住,我笑着不回答,是因为我住在那里很悠闲,很安然,山里的桃花、流水非常深远的样子。
师:好,我告诉你,深远的样子,桃花落在流水,随着溪流而走远,是什么样子?
生:很美。
师:哦,原来是指桃花顺着流水而漂远了,是吧?
生:他就有一种亲切感吧。别有天地非人间就是说这里就像仙境一样美。
师:原来,别有天地非人间就是李白隐居的——
生:原因
师;李白隐居的心情就是——
生:很悠闲
师:悠闲自在地在隐居,多美的生活呀,回过来看看我们访贾岛的这个隐者,这时候你能不能揣摩一下这位隐者,他也许就像刚才的李白一样,他在这里山上生活,心里也是——123456
生:非常悠闲。
师:你呢?
生:也很安然,很悠闲。
师:安然这个词用得很好,还会怎么样?
生:很悠闲。
师:很悠闲,你呢?
生:很开心。
师:他很开心,很悠闲,因此他隐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隐者之情。访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访这位山中隐士呢?来,看看这个字(师指着访字)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而去——
生:高兴的感觉。
师:你读读高兴的感觉。
生:访隐者不遇。
师:这是你高兴的感觉,(指另一生)你认为呢?
生:很愉快。
师:很愉快?你读读愉快。
生:访隐者不遇
师:(指另一生)你认为呢?
生:他很好奇。
师;很好奇,来读读好奇,怎么读?
生:访隐者不遇
师:遇字他把它语气提上来,有点好奇,你来。
生:觉得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诗人。
师:你读一读无忧无虑。
生:访隐者不遇
师:对,他觉得这样无忧无虑地去采访一位悠闲的诗人。好,他访但是却不遇,不遇的心情又如何?来,读读这首诗,轻轻地读读这首诗,不遇的心情又如何?
生自读《访隐者不遇》
师:谁来说说,他访而不遇的心情是如何的? 如果你去好朋友家里,但是他不在,你心情会怎样?
生:会不高兴。
师:你看,那位同学的眼泪都出来了,很不开心了,我找不到他。你呢?
生:很失望。
师:你呢?
生:很失望,会觉得很不自在。
师:很不自在,你来说说?
生:很扫兴啊。
师:扫兴啊,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来,这位男同学你来。
生:哀吊。
师:什么?
生:哀吊
师:哀悼,不是哀吊,什么意思,哀悼,为什么你会觉得他是哀悼呢?
生:非常,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是他又没有遇到,觉得自己非常的失望。
师:小朋友们,一般是我们对着死去的人才会用哀悼。
生:对。
师:我们给他换一个词。他找不到这个人怎么样?
生:遗憾。
师:遗憾,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换一个很遗憾,而不是哀悼。就是这样,他访而不遇,心中有些扫兴。有些失望甚至有些惆怅。同学们请你们读一读,读出惆怅之意来。
师生齐读。
师:我听到大家都把最后一句的调子降下来,真扫兴,这么扫兴的诗,贾岛记下来干嘛?你不开心的事,你把它记住干什么?同学们,原来他在不遇中也有所遇呀。来,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曾经李白也拜访过戴天山道士,也不遇,可是他在路途中,同学们,他听到了什么?
犬吠——(师指课件)
生:犬吠水声中
师:他看到了——
生:桃花带露浓
师:他还在密密的树林里,时时见到——
生:见到鹿
师;而且在小溪边——
生:溪午不闻钟
师:听不到那些凡人的钟声啊,这时候远远的山还看到了青翠欲滴的——
生:野竹分青霭
师:最后,远山上挂着的——
生:飞泉挂碧峰
师:李白遇到那么多,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贾岛他会遇到什么?(师播放视频,配乐朗诵)孩子们,贾岛遇到什么?
生:云、雾、松
师:第一句告诉我们,他遇到——
生:松
师:徐老师把它画下来,他遇到的那棵松。他只是遇到一棵松吗?
生:不是。
师:他遇到的是什么松?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很多松
师:很多很多的松,我们在学《三顾茅庐》刘备拜会诸葛亮的时候说:冈前的松林——
生:疏疏朗朗
师:对,用这个词形容最好了。他看到了疏疏朗朗的松(师板画松)。还看到什么?
生:山。
师:哪一句告诉你的?
生:只在此山中。
师:他还看到了山(师板画山)123456
生:雄伟的山。
师:你太棒了,像他那么说
生:雄伟的山
师:还有吗?
生:壮观的山、壮观的云雾
师:还是一座怎样的山
生:蜿蜒起伏
师:蜿蜒起伏的山,它是一座——
生:连绵的山
师:连绵起伏的山。同学们的积累词语很多,你说
生:巍峨的山
师:巍峨的山,你说
生:千姿百态的山
师:千姿百态的山。同学们遇到了那么美的东西,还有什么?大家一起说
生:云
师:在哪一句
生:云深不知处
师:孩子们,云深不知处,接着贾岛还看到了云雾深深。
生:壮观的云雾
师:非常好,用了壮观的云雾(师板画云雾),还可以呢?
生:千变万化
师:千变万化的云雾。
生:白茫茫的云雾。
师:贾岛此时的失望会转为——
生:高兴
师:高兴、愉快,对不对?于是他在一首诗里,是这样把他的心情记录下来的(师边说边板书)来,一起跟徐老师来读,“一川风景好”
生:一川风景好
师:恨不有吾庐
生:恨不有吾庐
师:你明白他在表白什么样的心情吗?你说
生:很开心,很愉快
师:为什么说恨不有吾庐?他不但高兴、愉快,他还怎么样?
生:羡慕
师:他羡慕,羡慕得,恨不得住在那里,有吾庐就好了,有个草棚就好了,他住在那里。请原谅徐老师刚才很激动,这个字写得不太好。贾岛也是那么激动,看到了这里的风景,他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激动?
生:写诗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这个贾岛,来,站起来,手中的笔,拿起来,你们怎么写?
生起立
师:也许要写在隐者的门口,像《题李凝幽居》,也许在山石上铺开一张纸,奋笔疾书,你来写。你是贾岛,写吧,就是这样写,像他那样,开始写了,真有才气啊,一边写一边口中还会,怎么样?吟“访隐者不遇”,来,大声地把情感读出来
生非常投入边写边吟诵。
师:贾岛写了这首诗,是不是丢在那里不管了?请坐。他会怎么样?我们前面说过他写了一首诗要反复地——
生:吟诵。
师:拿起你的诗,刚才你已经写完了,再来吟诵。
生齐读。
师:同学们,吟诵声中我们的推敲可以延伸到课外,今天留作业给大家就是再推敲贾岛的诗。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886.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