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字谜又进村里】将“猜字谜”进行到底!——苏教版五下练习1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
(第十册练习1——语文与生活)元宵节“赏灯会,猜字谜”教学片段
师:(导入)我国的传统佳节历来备受人们喜爱,你知道有哪些?
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师:你知道它们各有哪些风俗习惯?
生:我知道春节有贴对联、压岁钱、拜年……
生:我知道中秋节有赏月、家人团聚、吃月饼……
生:我知道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
生:我知道元宵节有吃汤圆、赏灯会、猜字谜……
(此时有不少学生已猜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练习1――语文与生活)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次“赏灯会、猜字谜”。
(此时学生群情亢奋,纷纷跃跃欲试。)
ppt出示:夫子庙灯会的相关图片(师生一起欣赏)
师:赏完灯会,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猜字谜”的环节。
(此时全班学生早已迫不及待,还未等我出题就纷纷举起了手。本想按部就班依次出现课文上的字谜,但一想学生早已预习,知道答案了,没有了挑战难度,于是灵机一动:出课外的。于是我开始出题了。)
师: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同时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并提醒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1、四边四张口,中间一只犬。(器)
2、一位王先生,一位白先生,坐在石头上。(碧)
(以上两则字谜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猜的几个字谜,难度不大。)
3、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板站得直,一脚向左踢。(穿)
(这几个字谜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对。我随即表扬一番,并启发说:你能发现这几个字谜有什么共同的创作规律吗?)
生交流,师小结: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
师:4、田上一棵小草,小狗守得牢牢。弟弟见了抱它,老鼠见了逃跑。(猫)
5、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臭)
6、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想一想:这几个字谜的创作又有什么规律呢?
小结: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师:来一则更有趣的:有火才能煮熟饭,有水才能把田灌,蚕儿吐丝一圈圈,日头出来亮了天。(尧)
生探究,师引导回忆在低年级识字时学过的方法――“转转盘”,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猜对了字谜,也知道了字谜创作的几种常见的主要规律,其实编字谜方法还有很多种。那我们想不想尝试自己编字谜呢?
生:(异口同声地)想!
师: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字中选一个来创作,也可以选别的字。
(出示)①哭 ②休 ③盯灯钉叮 ④笔 ⑤众
生1:你我他(众)
生2: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休)
生3:两口子养了一只狗(哭)
……
(此时学生欲罢不能,我就顺水推舟:接下来我们进入――“你出字谜大家猜”环节。)
生1:石头旁边有块皮。谜底:破
生2:为数虽少,却在百万之上。谜底:一
生3:家中添一口。谜底:豪
生4:推开又来。谜底:摊
……
(在学生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间下课的铃声响了。)
下课以后我悄悄地布置课代表,让各小组长收集整理并交流。
【反思】
在本节练习课(语文与生活)的教学中, 我采用让学生在“猜中学,猜中思,猜中编”的有趣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乐在其中,获在其中。我想,此时的语文课堂已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到了极致,学生的思维在创造中碰撞出一朵朵智慧之花,而我的语文课堂也在“无心插柳”中“柳成荫”了。“猜字谜——编字谜——猜字谜”这种学习的形式使我的这堂语文课充满了活力,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会将“猜字谜”进行到底!而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12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没有一上来就进行猜字谜游戏,而是创设情境:由传统佳节谈到风俗习惯,再谈到元宵节“赏灯会,猜字谜”,不断的激发学生猜字谜的兴趣,吊足学生的胃口。
2、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字谜创作的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不是会不会猜字谜,能否猜对字谜,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谜创作的规律、方法。于是我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把同一类字谜归类比较,从而探究发现相同的特点。在猜字谜的游戏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使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学会了猜字谜,而且容易领悟字谜创作的一般规律,激发他们爱猜、乐猜、想编的愿望,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优化了他们积极学习的思维。
3、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学会猜字谜,并掌握字谜创作的一般规律。教材上的内容教学完了,然而学生精彩的课堂表现——猜字谜的热情非常高昂,使得我不忍心就此打住,于是我顺其自然的引导——“你出字谜大家猜”——课后整理交流,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案例启示我们:只要有方法,练习教学同样可以充满“语文味” 的!因此,这个案例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让每一种形式的练习教学都充满语文味!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43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