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塑造了一位伟大船长的形象: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险时,船上60个人的生命安全占据了他的心灵,他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度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沉入大海。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船长高尚的品质,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轮船沉没时船长为什么纹丝不动?船长到底有没有逃生的机会?
学生热烈讨论: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船长多傻呀,他不能游泳吗?”经他一提醒,学生纷纷议论开了:“小艇可以划回来救船长呀!”……大家都积极地想办法“救”船长。此时我犹豫了,面对生命,学生们的态度很积极,船长“与船共存亡”的气节该怎么样说出来并能够让学生接受呢?面对危险是积极逃生,还是保留气节呢?在我犹豫时,下课铃声响了。为了慎重起见,我没有说出气节的字眼,我让学生课后继续讨论。 
    下课后,我想:要是我,救完船上的60个人,我已经完成任务了,下一步是自己安全撤离,可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呢?这能不能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呢?这虽说是一种气节的表现,在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这种气节,还要不要在学生面前大加赞赏?考虑再三,在第二节课上我这样告诉学生:船长的气节令人敬佩,但生命是可贵的,人应该珍惜一切生命,包括自己的。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我认为这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焦虑程度高,因学业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一点比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更为重要。 
    二、反思
    以上这篇教学案例中教者对于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剖析,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判断和认识,引起了我对阅读教学、生命教育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
    1、生命教育的核心主旨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吗?
    众所周知,生命是人类存在的载体,生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是创造万物的源泉。人的一生,与生命同源,与生存同根,与生活同步。因此,让学生懂得尊重、珍惜、敬畏和欣赏自己的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接纳和包容,从而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把生命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弘扬的核心主旨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吗?这“一切”甚至可以包括“精神”、“气节”?假如失去了这“一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何在呢?不禁使人联想起在一次洪涝灾害中,某大学生为救一位落水老人而丧生的事。这件事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很多人认为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啊,正当风华正茂可以为祖国作贡献呢,拿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去换回一个衰老的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生命值得吗?划算吗?是不是太傻了?又是言傻!笔者不禁要问了,如果说大学生的这种舍身救人之举是犯傻,那么,又该怎么去评判邱少云、黄继光以及雷锋呢? 
    诚然,生命是可贵的,因为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生命,绝不仅仅是人体躯壳的附庸,除了物质存在的生命,还有精神世界的生命。这种生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奉献意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强烈责任,它是我们的人性之魂!有了它,人类的生命才显得美丽、典雅、高贵;有了它,人类才有了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仰以及执着的追求!否则,纵使拥有生命,又与行尸走肉、飞禽走兽何异?  12
    因此,我们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绝不应该仅仅是纯物化的浅层次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帮助学生养成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同时,也别忘记引导他们领略生命的美好和高尚,让他们知道:这世上,生命是很重要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才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当阅读教学遭遇生命教育时,就应该“退避三舍”吗?
    再次仔细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深层次地探究一下文中的具体情境,也许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船长知道,如果他只顾自己的话,船上的60人将会葬身鱼腹;而如果把船上的60人救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可能只有他自己。只剩短短的二十分钟了,时间不等人啊!60条生命与一条生命相比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最后,虽然船长的生命不复存在了,但是他对于生命的深层理解,以及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却使他的生命得到了升华,使他的生命变得美丽异常而震撼人心,也使他的生命变成了永恒!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就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是啊!船长牺牲了自己,却拯救了船上的60人。可是,对于他的英雄壮举,为什么会有很多读者产生质疑呢?别忘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雨果,法国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可能为了突出主要人物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一些细节上的具体交待(如当时小艇已经来不及划回来救船长了,跳海游泳会遭遇恶鱼等)。如今当我们重温这跨国界跨世纪的经典文学著作时,难道可以打着生命教育的旗号,那么轻易地全盘否定船长的英雄气节和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层解读?甚至可以否定文本原有的意义构想和价值取向?在生命教育面前,阅读教学真的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 
    3、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关系难道是“水火不容”吗?
    进行了以上两方面的思考,突然发现:当阅读教学遭遇生命教育时,假如兼顾了阅读教学,好像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生命教育;倘若关注了生命教育,仿佛又丢弃了阅读教学的本来要义。不知不觉间,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被人为地对立了起来,相互之间成了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难道这就是强调生命教育的初衷吗?显然不是,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操作出了问题!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1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