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体会诗人的情感,紧扣“变化”,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并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歌碟《春天的故事》 2.深圳剪影  3.前进中的家乡——灵武市发展变化剪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课前老师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想听吗?(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歌词),同学们要注意听好歌词的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出示在屏幕上。(放歌曲与歌词)然后启发提问学生:歌词中那个“圈”指的是哪里?——深圳,那位老人又是谁呢?——邓小平爷爷。
2.过渡: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深圳已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画面——深圳的今天。(放录像)问:今天的深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今天的深圳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那么二十六年前,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诗对深圳的昨天、今天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首诗歌一定写了深圳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导课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走进文本。]123
二、检查预习,引出“变化”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同桌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提醒“曦”“舞”的写法。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并评议。
4.齐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深圳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板书:昨天、今天)[同桌检查预习情况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独立预习时遇到的困难,或是自己还没有发觉的错误,会在同桌的帮助下解决一些,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直奔重点,寻找 “变化”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哪一节诗告诉了我们小村庄的变化大得令人惊叹?
2.学生交流:抓住“短短几年”“只不过”“超出”“奇迹”等词来体会深圳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惊喜、赞叹之情。)[通过一个关键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很快进入文本,把握重点;再通过抓关键词句的理解,学生便贴近了文本]
四、探究重点,体会“变化”
1.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反复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看看现在的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找出相关词句进行学习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补充,修改。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天翻地覆
(4)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2.了解深圳的昨天
(1)读读想想: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教师板书:贫穷落后,谁知道深圳以前是什么样子的?交流资料(资料:深 圳)
(2)从诗歌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贫穷落后   泥泞的古路   破旧的小屋  稻草堆)
(3)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4)指导朗读诗的1-2节。 先指名读,再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教师从中指导。(语调迟缓低沉)
3.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与今天剪影,让学生对比。仅在2、3年的时间内深圳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1-7小节。可以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
4.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3)请你读读这句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多种读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五、回归整体,深化“变化”
1. 配乐朗读全诗,更深切的感受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可以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123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1)思想方面(2)写作方面(3)其他
[反复诵读,是学习诗的传统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主题的有效方法。学后及时反思及时梳理自己的阅读收获又培养了学生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六、拓展延伸,亲历“变化”
1.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都有哪些变化呢?(找生谈)如: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与多个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神州六号”成功返航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谈一谈家乡的变化?(课件出示灵武近几年兴建的羊绒工业园区、乡村道路建设、城市建设等剪影)[将阅读向课外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再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七、总结全文,升华“变化”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中唱的是邓小平及其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再次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八、作业布置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
3.以“家乡的变化”或“祖国的变化”或“     的变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2、3题可任选一题做)

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文在教学时运用变序策略,紧扣“变化”,让学生读书寻找,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实践,从而巧妙地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置疑—梳理—导读—释疑”的运行机制,使主体与主导相协调,使得教学效果显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99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