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出轨细节的心态_追问出来的精彩 ——听《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追问出来的精彩 ——听《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反思
4月19日,校本教研进入第二轮试教,由廖邦老师执教。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廖邦老师的追问,他追出了精彩。
一、追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学生品读“虎势儿”一词时,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体会到这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嘎子,很有气势的嘎子,威风凛凛的嘎子后,廖老师一个神秘的眼神,启发学生:猜猜,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一问,孩子可有话说了。有的说,他在想:我得出奇制胜;有的说: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来硬的,我得智取;还有的说,他在想:我赢定了!如此深入地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追出文章精彩的表达手法
当学生议到胖墩儿是一个很有实力,难以对付的对手时,廖老师再一次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胖墩儿毫不逊色的?请将体现胖墩儿是摔跤能手的词画出来。于是,孩子们圈画出了“塌、合、鼓”三个动词并谈了自己的体会。此时,老师小结:从这些具体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膀大腰粗”的胖墩儿。寥寥数语,却不露痕迹地指导了写人的技巧。
追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追问固然重要,但提问更关键。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提问太零散,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创设最佳的提问时机,还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文章只是一个片断,对人物的感知和原著相比,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所以,课前我就给学生简略介绍了《小兵张嘎》这本书,特别是小嘎子这一人物,只有这样,在学文时学生才能充分感知。针对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段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的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段话的朗读,对课文的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从而在习作中加以运用。然后我再让学生学习课文,体会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怎样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所以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对动词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动词对反映人物形象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写一写小嘎子和胖墩儿的第二次摔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了运用、巩固。
    可是,在正式执教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课开始出示的课文缩写的作用是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从而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把缩写与原文进行对比,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认真品读课文中的动作、神态描写。但由于操作问题,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2、我这堂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写作,所以课上我时时注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比如在讲到“小胖墩的厉害”时,我就追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一来学生就马上说到了侧面描写,对写作方法进行了巩固。但是,教学时对神态描写的解读有些欠缺。12
    3、最后学生习作后,我选取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进行投影讲评,让学生结合课文自己进行点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略了结合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很多学生在讲评完后还是不知如何修改。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42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