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手疾眼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电影、电视及各种书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中许多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看,你都喜欢哪些人物形象?并说说为什么?
 2、小结:正因为这些形象有着独特的语言、行为和性格,展现着不同的魅力,所以,他们的形象才会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3、板书课题,指导“嘎、墩”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了解摔跤原因,激发学趣。
 2、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反馈交流,检查读书情况,随机学习重点生字“绽、擞”等。
 4、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他们摔跤的情形,还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一下。
2、想一想,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
3、全班交流,感受形象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a、“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b、“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2)指导方法:学生汇报  引导理解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
4、模仿表演,升华感知
        1)学生表演,师生评价
        2)播放视频,加深认识
5、小结谈话,齐读摔跤片段,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
四、寻根溯源,了解写法
       1、谈话:透过一行行文字,我们看到了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谁来说说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呢!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五、总结拓展,读写结合。
        1、总结。(略)
        2、写话练习。(创设情境:学生扳手腕比赛)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读一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了解张嘎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感悟、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聪明        憨厚12
                                                    机灵        结实
                                                    ……     ……
                                             动作     心理活动      语言……
        (板书中的词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小嘎子”这个形象对于学生来讲也并不陌生,但是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许多学生对于摔跤却又并不熟悉,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味,既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又能从中受益,学到刻画人物的方法,是我备课时的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起来更精彩。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摔跤的情形,还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一下,孩子们边读书,边比比划划,有的还同桌互相指正……个个兴趣盎然,从读到模仿,有一个吸收和创造的过程,如果让他们只是本本分分的静读去感悟,就如同要学游泳而不下水练习一样;在汇报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上来表演,于是,在大家的推荐下,几个同学进行了表演,我让其他同学当导演,以导演的眼光来评价,“这个动作不对”“那个动作不合适”……只有课文读懂了,才会做出正确的评价,在一声声的评价中,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中了。
二、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在上课伊始和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播放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前和摔跤过程的视频资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趣,而且实现了从文本到直观的影视资料,再从影视资料到文本欣赏的感悟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三、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捕捉亮点。老师不是行者,不能只顾低头赶路,心中除了有教案,更要有学生。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1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