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说课稿部编版]《景阳冈》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景阳冈》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主要记叙了108条好汉之一的武松打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仔细分析教材,觉得文章对武松形象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也是本文的学习要点,在此先和大家共赏。
1、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如写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武松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不畏强暴、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文中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写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
3、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
在写到武松突遇大虫的 “一扑”、“一掀”、“一剪”时,他的对策是 “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为什么不用“躲”字呢?
从表面看,“躲”和“闪”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只要我们细细品析一下。就会知道“闪”和“躲”的效果是不同的:一是“闪”字表现了动作的准确。可见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刻画了鲜明的形象。“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的表现。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决不是重复词的雷同,而是更加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接着,描写武松用 “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再看最后武松下岗时是“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么一个“挨”字,真是无法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更好的动词所代替。它准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精疲力尽的状态。武松也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写,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
分析完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即备学生这一头也必不可少的,现对学生情况作如下分析:
1、了解学生有否读过《水浒传》,可能大多数同学有个大概了解,有个模糊的印象。
2、学长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学生还有困难。
3、学习书上某些古词语还不太习惯。
4、本单元要求提高默读速度需要巩固,但有一定基础。
所以,要在学生现有学习基础之上领会武松的人物精神,需要抓住各个契机,适当点拨,把武松精神的感悟贯穿在全文中。
我先让学生质疑,或是老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通过研究、朗读、感受、领悟来逐步解决:12
1、为什么要用“景阳冈”为题?“武松打虎”也是可以的呀?其实景阳岗是一个特定环境,事情的发展和“冈”紧密相关,武松的英雄本色也靠此“冈”来体现: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2、既然打虎是从上冈之后开始的?为什么前面还要写上饮酒?上冈?最后“挨”下冈去?其实这些都体现了武松的豪爽好强英勇无畏。
3、《水浒传》中李逵也打虎,为什么武松打虎会广为流传?武松赤手空拳,遇见虎是毫无防备的,还喝了酒。而李逵则有备而来的。既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人物、历史情节,又进一步感受了武松大智大勇的形象。
以上问题的质疑和点拨,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进一步感受武松的大智大勇,豪爽好强,处世不惊,并激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而 “打虎”部分则是课堂的高潮,还是抓住武松的英雄本色展开研究,以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发展开:
“揪……按……提……打”表现了武松的力量超人,还有“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也是充满气势和力量的语句,可以通过自个儿读读第11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师读“大虫”生读“武松”,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学生自由结对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两对比赛朗读等形式来精读体会。
而武松三次“闪”则表现其机智胜人的一面,抓住这三个“闪”,再和“躲”作比较,加上这是一只非比寻常的吊睛白额大虫,更能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有勇有谋的英雄本色,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读——讨论交流——带着自己独特理解读:“闪”似乎带来一阵风,当时情况紧急地读;“闪”是消耗大虫体力的,以守为攻伺机反扑地读等等。允许学生不同的朗读,只要理解到武松的“机智”或“机敏”。我相信,那是的课堂,一定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所以,我把此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为: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武松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精神。方法是:先质疑,把问题作为切入点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并争当学习的主人。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领会、感悟人物特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至于单元目标,我觉得可以渗透在全文学习中,然后在第三课时的复述中巩固练习。同时课前也需做些准备,比如了解以下《水浒传》,对武松等108好汉有大致了解,知道什么是“吊睛白额大虫”等。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0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