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分析_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了自己生命。这篇课文篇幅长,故事情节完整,如果教学时,只是平铺直叙,学生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读懂故事的浅显层面上。因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在安排学生快速浏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句,揣摩重点人物炊事班长的内心世界,从而感悟“金色的鱼钩”的真正含义。
[案例描述]
师:今天,我们学习开始学习一个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金色的鱼钩>>,请大家读议这篇课文,真正弄懂题目的意义。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炊事班长接受了怎样的任务,他的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划出有关语句,相互讨论。
(学生看书,划语句,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师:谁能说说炊事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你从课文的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生1:炊事班长接受了照顾三位红军小伤员的任务,我从“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中看出来的。
师: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上级、保姆、勤务员?
生2:他关心战士,他为“我们”洗衣服、钓鱼,可以看出老班长每天很辛苦。
生3:他嚼草根和咽鱼骨头,让人感动。
师:他为什么要“嚼草根和咽鱼骨头”,你怎么看?
生4:我感觉老班长很伟大,他为了把很难找到的少量食物留给三个红军小病号维持生命,所以他艰难地咽下这难吃的东西。
(读:我不信……你怎么?”,让学生体会老班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我”当时的感受。)
师:从“我”当时的感受:像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你读懂了什么?
生5:“我”很难过,从这里也可以“我”对老班长深深的敬意。
生6:我还从老班长“眼睛坏了……一棵一棵地摸……’”可以看出:老班长的身体很虚弱。
生7:我从“我们四面寻找……昏迷不醒了。”到后文老班长说的话中,看出老班长其实是饿死的,他临死前还在帮我们寻找食物,这是舍己为人。
师:课文中的“鱼钩”是怎么来的,课文为什么多次写到鱼钩?
(学生看书,划语句,小组讨论。)
生8: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烧红后做的。
生9:它主要是用来钓鱼,在“我们”被饥饿威胁的时候,为我们补充了食物,增加了营养,所以它非常重要。
师:课文为什么写“在这个……金色的光芒”?
生10:因为通过鱼钩可以让“我”想起老班长为我们做的那些事。
生11:说明老班长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闪光。
师:对,这也是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的用意所在。
[教后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该通过学生的读议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它的中心思想。但是,它的篇幅较长,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势必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在设计教案时,我从重点人物炊事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这一角度导入,让学生从故事中走出,进入对老班长这一人物的探讨,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用意。12
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还应该引导学生读懂“鱼钩”的作用:老班长用缝衣针烧红弯成了鱼钩,而且用鱼钩钓鱼给三个红军小伤员加强营养。通过学生读议“老班长不吃鱼不喝汤,最后饿死……”的内容,认识老班长的伟大,体会“金色的光芒”其实就是暗喻老班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重点,适度取舍”,这是我教学<<金色的鱼钩>>时的总体构想。我认为教长文应该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而不应该把文章剖析得支离破碎……在教学时,我有意淡化故事情节,不做任何讲解,重点引导学生读议文本,整体感知,发现和体会“金色的光芒”所暗含的中心思想。
我的理解是:略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重点内容读议,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发现和感悟文本的内涵。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知道怎么去读“书”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8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