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本站版权说明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123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课时目标:
1.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与志愿军话别的朝鲜人民有许许多多,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代表?(出示插图,认一认)
3.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4.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节。
(一)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导语: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2.音响,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4.读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划圈有关词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交流:①动词:“带者,顶着,冒着,穿着,送到
——冒着生命危险很勇敢
②雪中送炭——像母亲一样,深情厚谊,慈母般的爱。
③你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
(导语:老师觉得读好书,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试读—指名读)
(二)看第三件事情
1.过渡: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但更使人感动的是,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创设情景(音乐,朗诵)
2.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读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出示灯片)
4.交流:“丢下,背进,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5.怎样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又怎么让人感动!)
1.出示:“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b.怎么读?
2.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三.写其他部分。
1.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出示:八年来------!)
2.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志愿军,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引读其他部分。
4.过渡。
四.学习第2、3节
1.分组学习第2、3节。
1、2大组读读第二节,3、4组读第三节。思考: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
3、大堂交流
△、第二节。
从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没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日子却哭了,从中感受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
△、第三节。123
从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感受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
4.读好第2、3节
6.小结:
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
五.引读第4-6节
1、创设情景火车鸣笛声响。
2、引读:听,列车的汽笛声已响起,此时,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此时,志愿军发出内心的呼唤——“再见了,亲人……”
附:板书:
23、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衣服
大娘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救走了牺牲了妈妈
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8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