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金色的鱼钩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披文入情,沐浴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 徐秋芬
设计理念: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作者情感的艺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尺度,促进学生与教材的情感交融。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也陶冶了他们真善美的情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描写,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格。
学习难点:
通过讨论“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引导学生由外表到内心世界的思考、体会,深刻感受老班长的崇高思想境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创造的?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长征时期发生的一些感人的小故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2、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很感人,想亲眼看一下那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情景吗?(播放《长征》中的感人片段。)
3、过渡:看了录像片,想对那些红军战士说点什么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长征路上的老班长,走进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5、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人物形象在背景的衬托下更鲜明凸现。交流长征故事,播放长征片段,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这些词语都读准了吗?指名读,齐读。
颧骨、两鬓斑白、青稞、搪瓷碗、熬、收敛、疙瘩、奄奄一息、抽噎、红绣
2、出示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指名读句子
在脸上指出“颧骨”、“两鬓”。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2、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炊事班长,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却永远的倒下了,为什么?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品读金色
1、自主学习,读、划、思、写。
老班长的舍已为人,使三个年轻的战士胜利的走出了草地,让战士们
永生铭记在心;老班长不惜牺牲自已的崇高品质,也让我们动容感叹。同学们,读课文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划一划,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为本文篇幅较长,所以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读,这样就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留下了最大的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中,才会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次比一次感悟得深。】123
2、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一名组员先说明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然后就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组员如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更深的感受,可以提出异议或补充。
3、学习反馈,交流补充,随机点拨。
片断一:偷偷硬咽鱼骨头(第8段)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平时不小心吞过鱼刺、鱼骨头吗?什么感受?老班长不沾丁点儿味美鲜鱼,却躲着战士们啃、吞难以下咽的鱼骨头,为的是什么?
(2)老班长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此时,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震惊、震憾、难受、不忍。)
(3)能把这种震惊、不忍融入到朗读当中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老班长的行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战士们受一点累,他的这种父亲般的关爱让我们感动。(板书:偷偷硬咽鱼骨头、行动)
片断二:放弃休息找吃的(第15段)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儿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1)老班长在钓鱼、找野菜时,战士们在干什么?读读句子,从加点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弃休息张罗食物,寻找食物艰难困苦、照顾伤员尽责尽力。)
(2)感情引读:
老班长为了让伤员们吃得好一点——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为了不辜负党的委托,任劳任怨——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照顾伤员尽责尽力,日夜操劳——有时候等了半夜……
(3)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伤员吃得好一点,日夜操劳,竟然把眼睛都给瞅坏了。老班长的实情诉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尽职尽责,他的任劳任怨让我们感动。(板书:放弃休息找吃的,语言)
片断三:命令战士喝鱼汤(第20段?——第22段)
(1)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在笑容背后,蕴含着老班长怎样的内心想法?
(第一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老班长是个尽职尽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地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了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营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
第二次笑,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作者用词是如此的准确。)123
(2)面对这少之又少,来之不易的鱼汤,我觉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咽下了这这异常珍贵、饱含真情的鱼汤,我觉得——(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我的心“塞了铅块似的”沉重?
(3)老班长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战士们喝下鱼汤,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他的无私、舍已令我们感动。(板书:命令战士喝鱼汤,神情、语言)
(4)分角色感情朗读。
【安排讨论“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表面看来是着眼于老班长的外表的,但是正是这种由外表到内心的思考、体会,更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无限关心他人的革命老战士那种崇高的思想,并深受感动。这样的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还有益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有益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片断四: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8段——第32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已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老班长说什么?(板书:奄奄一息让鱼汤,语言)
(3)激情范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老班
长的手垂了下去!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学生悲痛呼唤老班长。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对于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要抓住朗读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读好,而且让学生多读,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样才能加深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感情朗读。
五、拓展金色,读写结合
有一天,你成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将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引导学生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这样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8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