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从几个富有童趣的故事中,体会作者淡淡的伤感和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教学难点  课文情感细腻,笔调恬淡,行文舒缓,对童年往事进行自然无痕的介绍,既是文章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弄清嚼、系、着等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说,师点评。)
2、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2、同学们在预习时还收集到哪些与文章有关的资料?(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3、老师小结,课件示旧北京、骆驼队等照片。
4、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指导学生“嚼”字在文中的两处不同读音,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旁边。以及提醒学生“系、着”等多音字。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学咀嚼(4自然段);谈驼铃(5—9自然段);剪驼毛(10自然段);念骆驼(11—14自然段)。
③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四、板书: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作者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作者淡淡的感伤和对童年深深的怀念。
    4.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读读小说《城南旧事》。1234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有很多同学讲了自己的有趣的童年,有的……有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味林海音的童年。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有感情地读一读“学咀嚼”的部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到了什么?
二、品读重点句,感受作者的天真可爱,并体会作者的感伤与怀念
1、交流“学咀嚼”
1)我想请女同学把这部分读一读。
2)读得很认真,很流利。谁来说说你从这个片段中,你读到了什么?骆驼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3)预设:(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喜爱以及作者的天真、可爱,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4)“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出作者看得都入神了多天真啊)(指名读)
5)是什么让“我”看呆?(预设:咀嚼的样子)(第一小组读句子)
6)你看过骆驼咀嚼的样子吗?(没有)那你现在能想象它是怎么咀嚼的么?能学学么?
7)能让一个没看过骆驼咀嚼的人想象到骆驼咀嚼的样子,可见作者写得怎样?(很细致,很具体)为什么他能写得那么细致,具体呢?(因为她很喜欢骆驼,所以观察得特别仔细。)
8)那我们平时也应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文时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9)作者除了仔细观察了骆驼咀嚼,还观察了骆驼的什么?(脸、牙、态度)
10)“那样丑的脸”——作者是否很讨厌它呢?(不是的,只是作者确实觉得它很丑,但很可爱——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第二小组读)
11)作者看得多仔细啊,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谁能读出这天真可爱来?(田)
12)哎呀,你跟小英子一样的天真可爱。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自由读)再请男同学读。
13)五六岁的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林海音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生读课文15自然段相关句子
13)课件示句子学生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你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什么来呢?)
14)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既然是傻事,她怎么还写啊?(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傻指的是儿时的天真,幼稚,这种天真幼稚,只属于孩子。其实她是在怀念童年,感伤童年一去不还了)
15)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感伤)就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感伤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1234
2、总结学法,再从文中找出句子体会童真童趣。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谈感受→感情朗读→对比读,的方法品读了“学咀嚼”。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天真可爱的童年的?请你们在小组里用刚才的方法去品读一下。
2)预设:(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天真。)
3)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
出来,你们能把这个转述句改为直接引用吗?示:(爸爸说:“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课件示对话)
4)那现在我们就同桌互相分角色读读,只读对话好么?
5)男生当爸爸,女生当作者分角色读读对话。(对读,读出天真的语气)
6)“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问了妈妈)
    8)谁来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
9)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思念。)
10)这句话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11)可是——引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2)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大家一起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天真,把骆驼当成了朋友。)
    13)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骆驼)
    14)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不是写反了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天真,在作者心目中骆驼比拉骆驼的人有趣多了。)
15)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引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3、感伤与怀念
1)可是——课件示句子引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学生读句子)
2)是的,一种淡淡的感伤,感叹童年不复返;一种深深的怀念,怀念童年的美好。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一起来读读这一段。生齐读:(课件示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虽然她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改变,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怀念故乡,祖国。)1234
    4)是的,她怀念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念那里的点点滴滴,有她的文章为证。  出示:《苦恋北平》相关语句: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到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
  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的“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拣出,我便离开她了。飞机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5)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念。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示):“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示句子引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6)现在你理解“重临”了么?(重新到来)什么重新到来了呢?(童年美好的回忆)(引导学生当童年重临于心头时,作者的心如同冬阳那样,暖暖的。
7我们回顾一下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你又有什么体会?冬天的阳光是怎样的感觉?大地一片荒凉,只有阳光给人暖暖的感觉。(引导学生回顾课题,体会“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原来,用“冬阳”做题目的关键词是为了表达作者这种感伤与温暖的情绪基调(板:感伤  温暖 )而“童年”正是作者怀念的,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的天真有趣。(板:怀念、天真、有趣)每当回忆起童年,心如同冬阳那样——暖暖的,却又那样带点感伤。
8)因此,作者在讲这个故事时,就是用这种感情娓娓道来的。一起用这种感情读读开头几段吧。
三、推介《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记录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那个惠安馆前可怜的“疯”女人——秀贞,那个儿时的好伙伴妞儿,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我发给你们的资料就是选自《城南旧事》的故事,我把《城南旧事》介绍给大家,建议大家去读读。(课件示《城南旧事》封面和目录)
四、板书:
6、冬阳 ?  童年?    骆驼队
温 暖                      天 真
怀念
感  伤                     有 趣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喜欢的句子。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5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