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_《白杨》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大西北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情的?表白了爸爸一颗什么样的心?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师: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树的特点,析词悟情。
  师: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  
生1: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2: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师: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课件,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师: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1: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2: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课件,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学生齐读)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板书: 坚强不屈)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1234
(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赞美白杨!
   师:,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生:卫士!
   师: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我们来做个练习。
    课件,屏幕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作者只是介绍白杨树吗?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疑问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2: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1: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2: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4: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课件,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1: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2: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生1: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2: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1234
    (板书: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生:(齐答)卫士!
师:那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可你们知道了,你们可否告诉孩子?
生1:小弟弟、小妹妹们,我来告诉你们爸爸的心愿,那就是“建设边疆爸,扎根边疆”。
生2:孩子们,你们的爸爸不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他其实是在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   愿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设祖国的边疆。
生3:小弟弟、小妹妹,我不告诉价钱们,你爸爸刚才其实是在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服从祖国   需要,为边疆建设作贡献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你们长大了像他一样建设边疆。,
  师:同学们真行!是阿!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借物喻人)(指名读)
  师: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齐背)
(课件出示问题:如果爸爸听了孩子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生1:你们真懂事,我的好孩子,爸爸心里真是高兴,你妈妈听到了也会非常高兴。
生2:孩子们,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心愿其实也是很多很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的共同心愿。
   生3:孩子们,希望你们上学后勤奋努力,好好学习,要知道建设边疆不仅需要志向、决心,更需要知识、本领。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2: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1: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2: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3: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4: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5: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五、总结小结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质,作者借白杨树赞颂了建设者。

教学反思
《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本课教学树起的“靶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突出以下几点: 1234
一、抓联系,挖掘内涵,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    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二、重训练,以读为本,兼顾口语交际
  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其次,进行思维训练。本  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以“我们”“爸爸”“孩子”之间的对话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的表述能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3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