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意图: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全诗气势磅礴,气魄雄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高度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高度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感受他伟人的风采。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词析句、朗诵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真实的长征,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走近毛泽东,初步感受其诗人风格和伟人风采。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简介长征的视频。
一、谈话导入,勾画人物轮廓;
1、谈话导入
出示长征路线图
师: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神话”;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说起长征,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出示诗人图像,学生谈对诗人的第一印象;
2、在毛泽东笔下长征又该是怎样呢?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文本细读,感受人物形象。
视听感受
欣赏毛泽东长征手迹,谈感受;
朗读;
听朗诵,谈感受;
朗诵。
对话文本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出示部分注解。)
2、汇报: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
教师预设
诗题:
介绍七律常识(四联八行五十六字;押韵。);
首联:
重点:只等闲
颔联:
字词理解:
逶迤(画简笔画)五岭:感受其绵延不断的特点。(出示: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
磅礴(画简笔画)
乌蒙:感受其高大雄伟的特点。(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与身边的山对比感受。)
出示:《十六字令三首》
颈联:
重点:暖、寒,理解过金沙江的喜悦,及强渡大渡河的惊险。
颈联:“暖”-感受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联系历史)
出示歌词;
“寒”-感受战斗的惊险;心情的沉痛。(出示泸定桥图及朱德总司令题大渡桥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缓缓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能体会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吗?
读诗。
第四句:
重点:更喜、尽开颜。
质疑: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齐读全诗。
    预设
1、颔联,感受红军的英勇无畏;读出英勇无畏。
2、颈联:
“暖”-感受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联系历史)
“寒”-感受战斗的惊险;心情的沉痛。(出示泸定桥图及朱德总司令题大渡桥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12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缓缓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能体会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吗?
读诗。
3、尾联,感受诗人及红军的喜悦、乐观。(联系历史;出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过蜀地雪山之难,又当如何?)
朗读。
质疑
远征难,仅仅是指过山难过水难吗?学生谈感受。
小结
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一路山高路远,天寒地冻,万水千山却能等闲视之,谁有此等傲视山川、魅力超凡的气魄?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几十万敌军只字不提,视之若无,谁有此等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胸怀?听,诗人以一首《七律•长征》作出了回答。
听朗诵谈感受;齐诵全诗。请用一个词概括你心中的毛泽东形象。(豪迈、奔放、乐观等)
四、品悟鉴赏,领略诗人风格
学生汇报
教师预设
1、开门见山,大气磅礴。
2、运用比喻、夸张,想象大胆、丰富。(想象大胆)
3、一暖一寒,写出喜悦与惊险,用词精练。(用词精练)
4、四联八行五十六字写长征,高度凝练概括。(高度概括)
    诗词拓展
诗人就是这样,万水千山只能开阔他博大的胸怀,枪林弹雨更会点燃他如火的豪情。他就这样,一路行军打仗,一路泼墨挥毫。1935年2月,红军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提笔,写下一首《忆秦娥•娄山关》。(示例一)
示例一: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山,一座连一座,高耸,险峻,英勇的红军把它们一一踩在了脚下,甩到了身后。
示例二:
《十六字令三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ān)。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hān)。
山,
刺破青天锷(è)未残。
天欲堕(duò),
赖以拄(zhǔ)其间。
六盘山上,三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因为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山。诗人伫立山顶,高吟一首《清平乐•六盘山》,道出自己的壮志豪情。
示例三: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书法欣赏
出示毛泽东书法,感受其豪迈奔放。总结:
师: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的风格。
一个外国人曾这样赞誉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他坚毅沉着,同时又豁达乐观。毛泽东的这种气质深深烙印在他的诗词中,而诗人的气质更使他乐观豪放,恢宏千古。1935年十月,红军走下六盘山,毛泽东动情地说:前面就是陕北,我们到家了。是的,到家了,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应该给世人留下点什么。
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写诗。
全体起立,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板书设计:(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0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