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句意思,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自制长征路线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播放歌曲《长征》,学生认真欣赏。
  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生:《长征》。
  师:对,是《长征》。长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中国革命前程的关键环节,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历史。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以前,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也读过一些,谁能说说?
  生1:《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
  生2:《金色的鱼钩》。
  生3:《丰碑》。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首七律诗——《长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七律诗,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师:老师也同样有信心!
  (二)、资料展示
  师:前几天,老师叫同学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请拿出来,向大家展示,并说说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简要地介绍《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红军……我是从《重点难点》上找到的。师:你能善于利用工具书,真好!
  生2:我从五年级的书上查到红军长征的简介,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生3:我从初中的《历史》书上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
  师:你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了许许多多座山,渡过了许许多多条河,走过了许许多多个省市,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谢谢你!谁能说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几个省?
  生4:我能!我从《社会》书上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用了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经过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和陕西十一个省。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大家拿出自制的长征路线图,互相交流欣赏。
  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交流。
  师:老师也画了一张路线图,请一位小导游上来,带领我们从福建一直游览到陕西。
  小导游上台: 请大家跟着!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一带出发……
  师:真不愧是一名出色的导游!谢谢你!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丰富多彩,可惜我们不能锁住时间,其他资料只能课后再交流。
  (三)、检查自学
  1、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指名读
  2、师:学贵以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
  3、师:爱提问题是我们班同学的一大优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生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我不大明白。123
  生2:我不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生3:“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生4: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5: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这些同学是围绕什么来提问题的?
  生1:他们是围绕“预习要求”和“思考·练习”来提问题的。
  生2∶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可见,同学们都能根据“预习要求”、“思考·练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预习,真棒!
  (四)、探究感悟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认真读文,并在四人小组里大胆交流,互相帮助。教师仔细巡视,参与交流,热情鼓励。
  师:通过合作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小,请大胆说出来,让我们与你一同分享。
  生1: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意思是: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种种困难,把历经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万水千山”形容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困难多,艰险多。
  师:不错!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吗?
  生1:我先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再把词意连通顺。
  师:这是理解诗句意思的一种好方法。
  生2:我理解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师:这么难理解的诗句,你都能理解,真了不起!能介绍你的方法吗?
  生2:能!我是借助《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个故事来理解的。
  师:这又是理解诗句意思的一种好方法。可见,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要根据具体内容,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
  生3:我明白了……
  生4:我能回答“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从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是这样看出来的:课文二到八句的意思是,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激流拍岸,红军采用巧妙的办法渡过了,心情无比欢快;飞夺泸定桥惊险悲壮,但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也取得了胜利。更让红军感到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取得了长征胜利,红军个个都笑逐颜开。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你的回答精彩极了!让老师非常惊喜!其他同学肯定不甘示弱,谁再来说说?
  生5:我也认为从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从二到八句了解到,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激流拍岸的金沙江”,“铁索寒的大渡河”,“千里雪的岷山”,红军都不放在眼里,都一一克服了,最后取得了长征胜利。这不正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吗?
  师:你也让老师刮目相看了!不过,同学们从刚才的发言中发现什么了吗?
  生摇头。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他刚才说道:“‘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红军都不放在眼里。”就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没发现什么?123
  生6:我知道了,“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应该改为“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
  师:你终于听明白了,老师很高兴!可见,当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我们应该仔细倾听,认真思考,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生7:我体会到了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8:这首诗赞颂了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生9: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险、顽强战斗的精神。
  生10: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同学们都能正确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能说说是怎么体会的吗?
  生11:我是通过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体会到的。
  师:你能学以致用,真不简单!
  生12:我是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的。
  师:那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吗?
  生12:我能。“11 长征红军不怕……”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学生评议——该生展示朗读——另一名学生评议——该生展示——师生评议
  师:老师来读一遍好吗?
  生:好!
  老师认真朗读,学生仔细倾听。
  师:觉得怎样?评一评?
  生1:我觉得老师读出了红军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对每句诗的后三个字以及“更喜”读得重些、慢些。
  生2:“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读得比较轻快,读出喜悦的语气;“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读得比较低沉,突出了惊险悲壮。
  生3:最后两句诗,读出了无比喜悦的语气。
  师: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评得这么认真。相信同学们都能超过老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示一遍!
  学生们兴致很高,尽情展示。
  (五)、总结迁移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生1:我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2:我想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名言。
  生3:我以前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是退缩不前。以后,我要跟红军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
  师:同学们得到的启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评评老师写的生字作业,然后在自己的生字本上写一遍,力求超过老师。
  板书设计:
                         长  征
                        远征难 不怕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
                   万水千山 金沙  云崖暖 只等闲
                        大渡  铁索寒
                        岷山  更喜
                       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
  点评: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这一新课标教学模式,既注意知识的整合,又注意学法的引导。教者导语精练到位,激励性语言恰到好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0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