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8.*小桥流水人家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分析这是紧接着第7课《桂花雨》的又一篇略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连着出现,还是第一次,这里肯定有编者希望教师能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的意图。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流畅,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现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略微深奥的词语外,其他都是浅显易懂的。所以,本课教学确实应该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自主地学。
课文的提示部分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如何操作且不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标转换成清晰的操作办法。作者怀念故乡的哪些景致,有些什么特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表达方法的概括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的。
还有一点要给予学生明示,不然会出现混淆:谢冰莹,和冰心的原名“谢婉莹”只差一个字。
(谢冰莹,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国第一批女兵,湖南新化人。1906年出生于新化大同镇谢铎山,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十五岁就见锋芒,发表其第一部作品《刹那的印象》。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未毕业即投笔从戎,十九岁时逃避家中为她安排的婚姻,毅然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次年参加北伐,著《从军日记》,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从军日记》被林语堂译成英文,茅盾等予以嘉评,谢冰莹由此名声大震。谢后来另有《女兵自传》一书为人称许。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毕业后,于1931年及1935年两渡扶桑,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1935年曾因“抗日反满罪”在日本被捕。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休。谢冰莹于1956年皈依佛门,法名莹慈。1958年,赴马来西亚太平市华联中学任教,两年后归台。她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后移居旧金山。
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2000年这位世纪女兵作家逝世,享年93岁。)
教学目标
1.学习“婀娜、点缀、潺潺、粼粼”等新词,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大致意思。
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家乡美景,读出作者怀念之情。
3.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抒发思乡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家乡美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抒发思乡情的几种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由作家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由作家冰心的原名导入,引出作家谢冰莹。介绍作家生平与作品。
2.出示课题,想象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围绕课题写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三方面,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小溪(流水):第1-2自然段;
小桥:第3-4自然段;
人家:第5-6自然段。
2.读单元提示,明确目标: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阅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明确自主学习方法:这些景致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一一编号。写出了什么特点,用几个词概括出来。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品味评注,感情朗读。
4.小组合作学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小溪、或者小桥、人家)交流学习体会,然后分工朗读,准备好汇报。12
5.以朗读的形式开展小组汇报。
在朗读点拨中,引导体会家乡的风景美。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
1.请你读读这样三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出示句子:
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第二组:
*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第三组:
*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
第一组:直接表达——直抒胸臆;
第二组:间接表达——通过写事来表达;
第三组:间接表达——通过写景来表达。
四、拓展资料,深化表达
1.读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想想,他的思乡情是如何表达的。
2.写写我们的“小桥流水人家”,题目自拟。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224.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