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缤纷的拼音]缤纷的花雨 纯真的情意——《桂花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摇桂花”的快乐,体会作者纯真的情意。
[教学重点]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桂花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颜色、香味,或是有关桂花的词语、诗句等)
2、板书: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桂花雨》。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台湾,后来定居在美国。在她的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桂花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生活记忆中的“桂花”,带着期待、问题,走进课文情境,阅读、探究,对话“桂花雨”,感悟“桂花雨”。]
二、逐层品读
(一)初识“香”
1、读词语,认识桂花。
(出示) 笨笨拙拙  茂密  细花  迷人
(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以上词语对桂花的树、叶子、花朵及香气的描述。)
2、读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气”。
在这一段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3、通读全文,明晰“香气”线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短短一篇《桂花雨》,桂花的“香气”充盈字间:桂花开了,“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时,桂花雨“好香”;桂花摇落后,晒干了,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设计意图:课文以桂花的“香”为线索,忆起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情”。“初识‘香’”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全文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桂花的“乐”及孕育的“情”就浸润在这香气中。由“初识‘香’”生发,到“品味‘乐’”再到“感悟‘情’”,逐层品读,回环相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一步步走进言语深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品味“乐”
师: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让我们用心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桂花香”,品味桂花带来的“乐”。123
1、走进“摇桂花”,品味“乐”。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从哪里读出了“摇花乐”?
点拨:
(1)“我老是缠着母亲”:给“缠”配上动作、神情、声音,想象怎么“缠”,体会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指导读出语气,读好“嘛”和“!”
(2)“这下我可乐了”:品读四、五两句话,抓住词语,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拨读懂“帮着、使劲地摇”;点击课件,伴随着音乐呈现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读懂“纷纷、满头满身、喊”,体会琦君的快乐)
(3)“父亲诗兴发了”:享受着“摇花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人吗?
(引导:父亲“口占一绝”,体会父亲因为桂花丰收、孩子快乐而快乐;母亲总是特别在意桂花的收成,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她的快乐就在桂花丰收了,可以馈赠乡邻。)
2、走进“桂花摇落后”,品味“乐”。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还在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体会我们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点拨: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联系第二自然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浸’在桂花香里”,‘浸’,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盛开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这香味那样浓烈,房前、屋后、山坡、田野;白天、夜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迎面一阵风,香的;挥一挥衣袖,香的;掬一口溪水,香的……)
(2)联系第三、四段,“全年”,“‘沉浸’在桂花香中”,这儿用了“沉浸”,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桂花不仅花开时香,而且晒干后泡茶喝着香,做的食物吃着香,桂花的香,香溢“全年”,香飘四季。桂花的香,香出了快乐,使人陶醉。)
 [设计意图:品味“摇桂花中”有“乐”:“我”乐、父亲乐、母亲乐;品味“摇桂花后”也有“乐”:全家乐、全村乐,这“乐”来自桂花雨,来自桂花香。如何“品味”?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悟词句,想象意境,使文本的语言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品味”,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缠”、“沉浸”);注意创设情境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如“桂花雨”);注意和情感濡染相互交融,让文字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并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沐浴“桂花”的芳香,分享“快乐”的情意。]
(三)感悟“情”
1、感悟母亲纯朴的思乡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你能读懂母亲说的话吗?
(1)逐步引导,读懂真情:母亲说哪儿的桂花最香?(读懂“家乡旧宅院子”的含义)母亲为什么这么认为,难道外地的桂花就真的香不过家乡的桂花吗?(联系全文体会)母亲仅仅是在讲桂花吗?(读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123
(2)句式练说,感受真情:母亲也会说,“外地的       再      ,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桂是家乡香”,故乡最好,思乡情真。
2、感悟“我”留恋童年、怀念家乡的纯真情意。
学习第六自然段:母亲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意,琦君呢?
[设计意图: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设计以上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在母亲的心中,最香的是故乡的桂花。那故乡的挂花伴随着母亲的年年月月,已经成为了母亲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在那桂花的香气里,有母亲无限的快乐:分享自己孩子摇花的快乐;聆听自己丈夫吟诗的快乐;将自己的收成馈赠乡邻的快乐;整个村庄人和年丰的快乐。桂花就是故乡、亲人,就是美好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在讲桂花,她是在用真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三、整合全文
配乐引读,回顾全文:
(生读)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引)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
(仿照以上三段式,分别引读:当母亲说——我就想起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当母亲说——我就想起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
师:(指课题)此时,看着琦君的“桂花雨”,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思念;童年的快乐,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在《桂花雨》的原文中,琦君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桂花、桂花雨,就是琦君思念的故乡,热爱的亲人,是琦君留恋,无法忘怀的美好童年。
  [设计意图:既是内容上的整合,在情境中回顾全文、串联全文;又是开篇教学的呼应,再次点题,深化认识;更是情感的升华,在一咏三叹中,感受缤纷的花雨,体味纯真的情意。]
四、拓展延伸
琦君用美文记录下了童年中不能忘怀的事,让我们分享了她的快乐。琦君的父亲“口占一绝”,也抒发了“摇挂花”带给他的感受。老师呢,被《桂花雨》感动着,涂鸦了一首儿歌,愿意读一读吗?
(出示)
摇花乐,摇花乐,
使劲地摇,
尽情地喊,
下雨啦!下雨啦!
桂花阵阵落,
美丽又芬芳。
拣枝叶,晒桂花
泡香茶,做糕饼
桂花香四季,
桂花乐童年。
2、琦君有“摇花乐”、“桂花雨”,你们呢,有什么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事呢?和小伙伴互相交流,也可以试着写下
来,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让教学贴近儿童,以儿童的视角选择“快乐”这一话题,从小琦君的快乐中受到感染,由老师开始,编一编快乐的儿歌,小伙伴说一说快乐的事情,写一写快乐的美文,就这样,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渗入了生活,照亮了生命。]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13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