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第一堂语文教研课,我选择了一篇短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可正是简单的文章要上的出彩也不容易.40分钟下来,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冷静下来,细细回味,感触很多.
一,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且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可是真正上起课来,发觉自己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课上,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但我清楚,那只是为了读而读,是做给人看的读.草草读过两遍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包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想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所以我想得就渐渐的多了,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既想让学生读懂课文,又想讲课堂的容量增大一些,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是失败的.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学生读得不够,而且感觉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文章的内涵体会得就不到位,现在想想,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我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二, 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却不应该是包办者.在以前的讲课中我真的知道,自己讲得过多,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生怕他们出现偏差. 可是我应该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
三,课堂的灵活性.也是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其实,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读过书的学生,会跟着课文的内容走,或许会贴着书这方面的内容来交流,但实在是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所以我仍然没有修改导语,也没有将过渡语设计好,以至于在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的时候,我甚至有种不安的感觉.
我想在教学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多多学习.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分十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
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123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教法一:以读激趣
全篇文章只有第5和第7两个自然段较长,也较难读,又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为什么选择书的理由和读书的方法。
上课时抓这两段,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我首先引诱孩子去读:“你们都预习过课文吧?老师也读过,发现5和7两段特别难读,总读不好。你们感觉呢?”学生有回答“好读”有回答“不好读”,我继续:“那我们来个比赛,我们用3分钟来练习一下,等会儿比比,看谁读得好。”
经过练读,我请了一个有些困难的孩子,他读的较好,于是让其他孩子帮老师读:“他读得真好,老师有些害怕,谁能帮我去跟他比比?”接着我请了几个与他差不多的孩子读读。孩子们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目光精锐,害怕输了比赛。第二次,我请了一个中上的孩子,他读得很流利,其他孩子想胜了他比较困难,但是大家还是一丝不苟地读了下来。不行的,就用一组跟他比,经过一翻擂台,孩子们掌握了这两段的内容,落实了重点。
(从晚上收上来的日记中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一个孩子说到: “上语文课开心极了!老师总是变魔术似的让我们爱上了读书。”另一个孩子说:“语文老师就是会耍‘小把戏’,但是我们都愿意上她的课.”)
教法二:质疑解疑
文章就是用设问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也用这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去上。朗读完后,我说:“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题目加个为什么。”孩子们谁都会:“为什么走遍天下要用‘书’为侣?”“是呀,为什么呢?书中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谁能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
孩子们很快地去读课文了,我轻轻地鼓励他们:“这个**真不错,能边读边划出自己有想法的句子。”“那个**也很好,还在旁边写上批注。”“**真是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读完了整理自己的理解,思考刚才的问题。”……
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理解了“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123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深入地让孩子们理解书与朋友和家的真正关系,因为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比较散,但观点又重复:书就是朋友,朋友不管见多少次面,总会发现不一样。对于“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的句子的理解学生应该还是一知半解。我愿意是因为它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我并不能完全清楚它。这样,学生在这个段落的思路还是理得不够清晰。对于落实难点有了障碍。
教法三:仿写
读完课文,对作者为什么走遍天下书为侣有了认识,还掌握了他的读书方法。那么,如果让你选择,在外出旅游走天下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呢?按照课文,仿写一段话。
学生的思维比较扩散,有的说:我会选择照相机,将祖国美丽的山水拍摄下来,有独具风格的黄山奇松,有风光迷离的桂林山水,有景色秀丽的西沙群岛……,捕捉美好镜头,就靠我着摄像机。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mp3,倾听所有音乐,即使一首歌曲听上一百次,有什么关系,我可以想象作者作曲、作词的样子,歌声的赞美。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手提电脑,更方便我的外出,疑问全不怕。
……
学生的想法很奇妙,但是对于具体的理由并没有展开详细描写,有点孩子也选择书为伴侣,可是,句子写法上并没有脱离文中的影子。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并不能做具体的点评和指导。
其实,我知道,一课一得,我们并不能要求自己所有的课堂都那么精彩,但是却不能让自己的课堂失去光彩,失去了吸引孩子的焦点,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不幸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907.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