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中学]9《夏明翰英勇就义》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夏明翰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重点深入,背诵和默写就议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重点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背诵和默写就义诗。
教学难点 :理解背景知识有一定难度,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难理解。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释题
 1、播放歌曲《九.一八》,欣赏歌曲。
 2、回忆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英雄人物。提示:很多英雄人物被编进了教材。
 3、根据课题,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就义”,与“牺牲、逝世、死了”区别。选其中一个词说句话。
 二、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对夏明翰烈士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找出反义词,结合完成《作业 本》第2题。
 (3)读通课文,想想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4)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找出反义词。
 慌张(镇定) 软弱(坚强) 清楚(模糊) 低头(昂首)
 (3)解释重点词:就义、信仰、折磨、四海为家、遍体鳞伤、斩钉截铁
 (4)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敌人的手段 夏明翰的态度
 劝降 决不放弃心中信仰
 酷刑 始终不能意志动摇
 审问 借机斥责敌人罪恶
 砍头 唱《国际歌》,写就义诗
 四、给课文分段
 1、提示:根据题中的重点词去找课文的重点段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每段的主要意思。(拒绝投降、英勇斥敌、英勇就义)
 3、说说课文哪两段是重点段?为什么?(初步掌握从题目中的重点词推断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 。
 1、《作业 本》第1、2、4题。
 2. 搜集英雄夏明翰的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说夏明翰被捕的时间、原因。
 2、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夏明翰的英勇?
 用“当( ),夏明翰( )。我要说,夏明翰( )。”来说一段话。也可以自由组织语言。
 2、学生自由交流,集体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1)敌人的两问有什么矛盾之处?说明了什么?(明知帮问,极其虚伪)
 夏明翰的回答揭露了敌人的什么罪行?(敌人颠倒是非、欺骗人民的可耻言行。)
 (2)说说夏明翰三次回答的含义。
 “共产党万万岁”说出了夏明翰的愿望和信仰,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共产党永远存在。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表明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根本不把个人放在心上。
 (结合完成课后作业 3)
 “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3)夏明翰的三次回答表明了他什么志向?(表明自己坚信共产主义趔,对革命满怀信心的立场和志向。)
 (4)在五问五答中,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语气都有什么变化?分别用“_______”和“~~~~”划出。
 敌人 夏明翰
 杀气腾腾 镇 定
 生 气 冷冷一笑
 气得要命 瞥了他一眼 声音越来越高 斩钉截铁
 课文没有直接写第4、5次问话时,敌人的神态或语气,你能否根据课文的内容补充出来?(气急败坏、气得暴跳如雷)
 3、教师小结:细读人物的语言、神态能帮助我们领会人物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录音范读
 (2)自由练习,集体朗读第二段。
 (3)个别朗读,交流。
 四、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2、3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回顾上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巩固字词,听记:叛徒、信仰、刑罚、毫不含糊、斩钉截铁
 3、用上这些词说课文内容。
 4、自查、订正。
 二、研读第三段
 1. 自由朗读,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 投影出示“就义诗”,朗读、理解这首诗。
 砍头── 牺牲
 英雄气概
 主义── 真理
 就义
 杀了── 一人
 坚定信念
 自有── 千万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 背诵、默写就义诗,结合完成《作业 本》第6题。
 三.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议第一段,想想与重点段的关系。
 2、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内容不单单是理解重点段的内容。
 教师板书:
 敌人 夏明翰
 软硬兼施 坚贞不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夏明翰唐人为什么能在敌人面前这样英勇无畏?课文反映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崇高品质?
 五、作业 
 1. 《作业 本》第5题。
 2. 找个观众朗诵就义诗。
 3. 摘录几首革命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
 9、夏明翰英勇就义
 敌人 夏明翰
 劝降 不动摇
 酷刑 不畏惧
 审问 斥 责
 砍头 就 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065.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