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   )(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  (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 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      ,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 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 根据商怎么判断的?123
第几个又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根据余数来判断的。
3.余数的规律
就这道题来看,余数一共有几种情况?(三种情况)
有没有特殊情况?(无余数)
分别是?(板书:余数1,2, 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规律中的数学问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练一练1、2
四、综合练习
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6 4=6(组)……2(个)  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
为什么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出现几种情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三角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五角星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正方形
当无+
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圆形
2.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6个图形。
                                        ———— (      )
3.练一练3
4.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规律中的数学知识,发现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只要用除法判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今天的知识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5.补充练习:黑白棋子、不同颜色灯笼、123报数
6.课外拓展:
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
a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
abcdefcdef……第71个字母是(  )。
7.假设所有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
27应该排在字母(  )的下面,84应该排在字母(  )的下面
(1)a    (2)b   (3)c    (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尝试做
(2)交流沟通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123
板书:
找 规 律
17 3=5(组)……2(个)
24 3=8(组)
余数:1    2    0

找规律说课稿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第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教学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59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的周期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列举法、观察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且其中观察奇偶的方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上直接采用了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并且屏弃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图形来表示,把本课的研究直指除法计算。
    在用除法计算来判断的时候,用问题“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判断“第几组”和“第几个”的方法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找规律》课后反思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层: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514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