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旋转》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表

学校                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南耿学校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师姓名     许秋芬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课时《旋转》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课本内容带到生活中去世。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给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空间。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借助多种教学设备,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窗口,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的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者

分析

一般特征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初始能力

1.预备技能分析:在图形转换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轴对称的概念。少数同学已经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1234567

2.目标技能分析:根据对称图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出日常所见到的对称图形,发民空间观念。

3.学习态度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动手操作。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

2.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继续采用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手段,加深对图形变换的规律的认识。

3.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4.让学生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丰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整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理解旋转的含义,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简单的旋转90度图形。

教学难点:画出逆时针旋转的图形。

解决措施:

1.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2.由抽象图形到实物图形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思维—操作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环境

□ dvd+tv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1234567

□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不上网)  □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旋转和平移

实物和课件

课件展示图片

实物的操作

提供直观形象的观察材料

实物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钟表

展示旋转现象,说明旋转特性

让学生明白旋转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旋转图形的画法

图片

展示图形绘制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制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引出课题

3分

出示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1234567

通过观察感知物体移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学习新知

(一)生活中的平移。

 

5分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变换现象: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按教师的引导,全体起立,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由物体的变换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联系实际,回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体验平移现象。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二)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2分

1.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旋转的表针和风车。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钟表指针和风车的旋转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讲解“顺时针”和“逆时针”。

2.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问题后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书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师: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验证一下我们的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旋转的方向不同。

 

 

 

1234567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重点交流出:

1、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对应的线段、对应的点来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学生交流出:

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2:点o的位置没有变。

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找出图形中其对应的线段并用三角板来验证。

学生在无法用组织好语言时,适时插入,介绍旋转的方向,这时的启发最有效。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表针和风车的旋转过程,使学生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既重结果,又重验证,让所有学生经历用三角板来验证的过程,到例4作图时则只是一种知识的应用,难点轻松突破。

 

(三)应用旋转知识绘制图形

10分

出示例4

师:先想一想怎样画,然后自己试着完成。

教师随机指导。

画完之后与同桌互相说说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画对即可)

教师提炼学生语言总结画法,并板书。(必要时可借助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介绍画法。

 

 

 

汇报,并说说是怎样画的: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画图。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又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提高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旋转的指示,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课堂练习

 

5分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想想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1234567

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后交流画法

回顾知识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旋转过程。

知识拓展

 

2分

教材第9页第4题,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旋转图案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激发利用所学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

作业延伸

 

2分

布置自学教材第6页中的“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自学“生活中的数学”,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巩固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课堂小结

 

1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回顾知识点

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能正确描述物体运动的现象,感知物体的旋转特征和性质。

2.根据描述可以绘制出所需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小组观察物体,并组织相关语言进行描述。

2.根据叙述,判断钟表指针的位置。

3.根据描述,绘制相应的图形,检测学习的效果。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对学生来说这些运动并不陌生,在二年级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1234567

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身边的小事物逐渐渗入到课堂内容,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说出它是如何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多多的参与,比如,在绘制旋转图形的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按照“想—折—画—作—转”的过程,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旋转,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方向和度数。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47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