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_永生的眼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出示盲童画面,配乐朗读盲童心中的渴望,这位露出灿烂笑脸的小朋友却失去了她的——揭示课题(板书:眼睛)形容眼睛的优美词语有很多,课文中却用了(板书:永生的)
2、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之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
1、指名分行读
2、齐读
3、注意重见天日“重”的读音“孤零零”的读音
三、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想想父亲对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情的看法。2、找找琳达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学生读题后,教师引领审题)
四、阅读理解,品读父亲的言行,体会琳达态度的变化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父亲对待母亲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以及“我”的态度(板书:极不情愿或反对)找出“我”的态度的语句读一读。
(2)、品味父亲语重心长地四句话,关注“我”的态度的转变(板书:遵从遗愿或支持)(学生做选择,引读,齐读!)
【更让父亲骄傲的是小温迪,找出课文中含有“骄傲”字眼的句子读一读】
(3)温迪的做法和话语与我的做法的比较,衬托出温迪的爱心(出示三句关于骄傲的句子
(4)理解“永生”的含义。(人虽死,但精神永存)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
2、课外链接一:
(1)、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配乐)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终生享她的美丽。
  如果哪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2)进一步理解“永生”的意思(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
3、课堂小调查:看到母亲、父亲以及小温迪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你会同意捐赠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的器官吗?
课外链接二:(课件出示)配乐《爱的奉献》引领学生感受爱心无边界12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事例一:小杨帆的生命只有3岁半。这是她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后,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位盲人。小杨帆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爱心。
事例二、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五、课堂延伸
1、出示眼角膜接受者的一封信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2、小练笔(来自天堂的回信)
       朋友,我在这里,看见你能重见光明,让我更加坚定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希望……
六、课堂小结:
是啊,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捐献出自己完整的眼睛角膜,那是生命的延续,是爱的延伸!爱是永生的!眼睛是永生的。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板书:永生的眼睛 (!)
捐献角膜         “我”的态度
母亲                反对
父亲                支持
温迪                主动
推荐理由: 这是一堂充满爱的感动的语文课。教师对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深刻解读和有效落实,为孩子的思想情感渗透和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丰实的舞台。更值得欣赏的是教师总是善于根据各种内容、各种情境,针对性地穿插使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避免了单调乏味,更是巧妙地突破了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9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