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教师:吴国珍

时间:2009年3月17日上午(第二节):9:25——10:05

地点:福州乌山小学四年级四班

听课教师: 翁朝晖、王旭峰、孔美琴、袁丽斌、黄玉凤、陈淑贞、陈碧华

(课前热身:《谈天说地》环节,学生根据课外搜集的新闻等进行课堂交流,本课因为和课题相关的缘故,三个学生所展示的题目多为仿生学类的课外知识。)

一、词语导入,检查预习。                                 9:27

板书课题:蝙蝠与雷达,学生齐读

展示生字词,学生拼读

荧光屏  揭开  苍蝇  敏锐  避开 

飞蛾  蚊子  捕捉  蝙蝠  铃铛  障碍物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生按照老师要求再次齐读。                                 9:29

师:要掌握词语,会读好还是不够的,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谁愿意上台来写一写?

生321、232上台书写。

师:书写时要注意坐姿,听写的过程中注意笔画笔顺。

词语:敏锐、障碍、铃铛、苍蝇、捕捉、避开

学生书写后,全班齐读所听写的词语。

师:黑板上两个同学的书写让你满意吗?

321:障字的左耳刀写得太大了。

师: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坐姿,注意笔画笔顺,尽力把每一个部首写清楚。                                                 9.32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这些生字词在书中的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查找。

师生交流以上词语所在位置。                               9:35

二、交流资料,切入课题

师:课前教师布置了同学们查找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现在来交流。(师出示蝙蝠与雷达的图片)

321:我知道有关蝙蝠的寓言

师:今天先不来研究寓言故事,请坐。

121:我知道吸血蝙蝠。

352: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361:蝙蝠是一种夜行动物。

师:你为什么说他是一种夜行动物?

361:因为他夜间飞行。

师:综上所述,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你们对雷达又了解多少?

342: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子机器。

161:雷达可以根据电磁波往返的时间测得阻波物体的距离。

171:雷达装在飞机上,可以测得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9:39

师:课文的题目是《蝙蝠与雷达》,可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蝙蝠与雷达是什么关系?2、人们在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人们是怎样从蝙蝠和雷达身上得到启示的?123

为了让学生明确问题,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                                            9:44

三、研读文本,探究关系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机器,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37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师:对于这个回答大家满意吗?

生:满意。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蝙蝠有什么本领?

251:蝙蝠边飞边发出超声波,在夜里找到蚊子。

师:哪一个自然段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

322:读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的段落(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怎样在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421: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师:这是一份表格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完成表格前把第四、五自然段好好读读,边读边完成。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不要把原文抄写下来。   9:47

学生阅读段落,完成表格。教师收集了五张有代表性的表格。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生完成后师带读第四、五自然段。                           9:55

师:文中有个词语“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

271:密密麻麻

师:是否和密密麻麻是一个意思?老师的脸上有密密麻麻的点,能说成老师脸上有横七竖八的点吗?

131:横的有,竖的也有,斜的也有。

师:对,文中形容没有规则,很乱的意思。

师:三次实验都在这个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的房间中进行,第一次实验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投影学生完成的表格,其中学生填写为捂住眼睛。123

师:可以填写为捂住眼睛吗?如何修改。

441:蒙住眼睛,捂住嘴巴。

师呈示第二次实验内容

学生填写了多种实验结果:像没头苍蝇乱撞、铃铛直响等。

师:这些答案都是可以的,只要扣住了文章本来的意思。、

呈现第三次实验结果后,师:三次实验,课文使用了“蒙、捂、封”三个不同的动词,用得很准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了要注意用词准确。

师分析三次实验结论:第一次实验结论是?

422:蝙蝠不用眼睛探路。

师:第二次实验的结论是?

师:第三次实验的结论是?

162: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嘴巴。

师出示自己的答案,逐一讲解

师:从蝙蝠第二次、第三次的探路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蝙蝠靠嘴和耳朵探路。

师:课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用了一个重要的词讲了这个关系。

生:配合。

师:可见这个词很重要,如果没有配合,说明蝙蝠探路只要嘴巴或只要耳朵,这和蝙蝠探路需要嘴巴和耳朵两种器官是不同的。

生给“配合”打上着重号。

师: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10:06

作业

1、根据第七自然段和课文插图,画出能够说明蝙蝠是如何探路的简笔画。

2、雷达是如何根据蝙蝠飞行的原理,安装在飞机上的。

3、把资料袋读三遍,完成课后思考练习内容。                10:08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75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