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等奖|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123
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围绕第二自然段提问题吗?
生1:这些发明和发现指的是哪些呢?(板书:发明 发现?)
生2: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改观呢?(改观在哪里?)(板书:改观?)
生3:为什么20世纪的发明发现要比上百万年的发明发现的综总和还要多?
师: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能回答.
生:读设问句,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
师: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发明、发现、改观这三个关键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上的冒泡,请学生读一读冒泡里的问题?(课件出示)
生读:“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三、解决问题,感悟写法。
师:“发明”和“发现”有哪些呢?找一找。
生:读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是发现;“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发明。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
师:(课件出示词典里两个词的解释。)
生:读解释。(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课件出示两句例句。)
生:选词填空(发明、发现)。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
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
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板书:精妙)
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生1:电脑。
生2:空调。
生3:霓虹灯。
生4:试管婴儿。
生:……
师:同学们搜集的可真多,老师也在课外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20世纪的发现: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省略号。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一说一两种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生:达不到要求。
师:课件出示词语帮助同学说。(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
生1: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脑,开启电电子、脑,就可以欣赏到音乐。123
生2、3、4:……
师:那么在古时候是怎样的呢?有对比才更能体现20世纪的改观,也就是同学之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读3、4自然段。
生:自读。
师:古时候人们依赖神仙,要是老天爷不高兴了,人们就只能饿肚子甚至流离失所。
师生合作读: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仅仅没有这几样东西吗?
生:不是的。
师: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生1:那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脑,没有空调,也没有数字电视。(建议把空调改成数字音乐,这样都是视听娱乐方面的)
生2:……师:引读下一句:当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生: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说说,神仙就是现在的人们。
生1:“千里眼”就是现在的雷达、可视电话。
生2:“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
生3: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飞机。
师:这真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忽如”知道了20世纪的变化快、多。
……
师:20世纪的变化(大),内容(多),速度(快)。
生:对比着读古今这两段话。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比较。
师:把古今变化作比较,更加突出20世纪的变化大。
四、举一反三,畅写体验。
师:请同学们再看录像。师引语:过去人们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闲杂人们发现了月球。过去人们希望怎么样,所以现在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生:仿“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写写过去人们希望怎样,20世纪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交流。
师: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还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呢?
生:……
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陆续解决。下课。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
qián        发明?            用词精妙
潜          发现?            举例子
改观?  ?        作比较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