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颐和园》教学设计4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

    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1、感受长廊的特点:

    过渡:

    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出示图片)

   ⑴ 指名读文(第二段):

     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1234

   ⑵ 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⑶ 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② 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③ 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④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

      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⑷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⑸ 感受长廊的美:

    ① 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

      指名。

    ② 学生交流,重点理解:

      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 欣赏长廊的录像资料,一生扮解说员,介绍长廊的相关知识。学生观后交流谈感受。

      (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④ 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风景宜人)

    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

      课件出示:

  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 

    ⑥ 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

    ⑦ 指导感情朗读:

      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⑧ 小结: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

  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

    过渡:

    走完长廊,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

    (万寿山脚下)

   ⑴ 指名读第三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

     板书:

  佛香阁、排运殿 

   ⑵ 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

     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1234

     相机点播:

     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⑶ 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⑷ 师****总结:

     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⑹ 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

      (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 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

       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

       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b、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c、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又是从远处观赏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态之美。

     e、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处)的美景:

   ⑴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

   ⑵ 学生交流:

     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⑶ 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一处美景?

     出示十七孔桥图片。

    ①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⑷ 远处的昆明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昆明湖呢?1234

   ⑸ 导游员介绍昆明湖。

  (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


五、语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

  2、展示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美、大) 昆明湖(远):静、绿

                 昆明湖(近):十七孔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本课采用“创设情景、精读感悟、感情朗读、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6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