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课文教案|《颐和园》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7课《长城》。即使没去过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除了长城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评: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播放课件〕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点?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园中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中;)她,就是北京的:生:颐和园。
〔板书课题〕
师:看老师这儿,注意“颐”字的写法,看清笔顺。
<齐读课题>
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
师:谢谢你们为大家带来的精彩介绍。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游览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据老师了解,你们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真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大屏幕上两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好,下面开始吧,边读边找,用笔划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数”的好习惯。
问题:1.初次游览了颐和园你们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划下来。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点。
〔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师:如果你是这里的导游,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领游人游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长廊

 万寿山
 ↓
 昆明湖〕
2.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大家也有这么多感受,那么,想不想去细细欣赏一番?
师:谁愿意当这个小导游领大家到长廊去走走?在小导游的介绍过程中,请游客们总结一下长廊有什么特点。
<生读第二段>〔板书:长美〕
师:你们是从小导游的哪句话知道长廊很长的?
〈评:找的真准确〉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老师这也有一句话,〈出示大屏幕〉
1.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2. 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请学生读第二句〉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较好,为什么?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师:既然第一句好,请你再来读一下第一句好吗?把长廊的“长”读出来。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②“一眼望不到头。”
师: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长廊“长”的特点,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哪些地方又体现了长廊的“美”?123
①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你读的真好,能不能领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从图上找一找横槛在哪里?横槛上的画怎样?
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
师:据资料记载: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的图画有14000余幅。你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
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既然这句话这么好,大家一块读,体会一下。
<找生读>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生:“……神清气爽”
师: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比较好,让你感觉长廊很美?
〔板书:神清气爽〕
师: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这一句,感受一下。
<齐读>
师:长廊又长又美,大家齐读这一段,注意把长廊的“长、美”读出来。
过渡:参观长廊真是美不胜收,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脚下。〔板书:万寿山脚下〕这里有一位小导游,请大家站在山脚下仰望,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快点找一找:
① 生:佛香阁。〔板书:佛香阁〕
师:在插图上找一找佛香阁在哪里?请你给大家指一指,大家说他找得对不对?
若对: 师: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若不对: 师:大家说你找的不对,你再读读课文中写佛香阁的句子,再给你一次机会。
师:你们还能望见什么?
② 生:排云殿。〔板书:排云殿〕
师:课文中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的建筑物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师: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黄色,显现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家气派,所以,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总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生:〔板书:宏伟(壮观)〕
师:大家再大声齐读一下这一段,读出他们壮观的一面。
<评: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过渡:刚才在万寿山脚下从下往上看了万寿山的景色,下面我们就到山顶上去看看,这次老师来当你们的导游可以吗?
<师范读>
师:这里可是站得高看得远,由近至远,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
①“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美的?
生:这里的颜色特美,有黄的绿的屋顶还有朱红的墙,五彩缤纷。
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师:这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湖面的什么特点?
生:昆明湖的静和绿。〔板书:静、绿〕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注意这次要把湖面的静和绿读出来。谁来说说你还看到什么了?
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我如果把这里的“滑”换成“划”行吗?〔板书:划〕
师:我知道大家都很爱动脑筋,请大家结合上下文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能不能换,为什么?
<师巡视,提示>
① 游船和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行驶很慢。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是在冰上慢慢划动似的。只有这样,有人才能尽情地欣赏。“滑”字展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想法不错,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② 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的“划”字好。123
师:你的想法很美妙,抓住“不留痕迹”这一点来说。
③ 文中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我们知道,精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好了。
师:又有新想法了,请你来说。
④ 你的想法也不错,有点难度了,由“玉”想到平滑。另外,“滑”字还以东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
师提示:“滑”字可以组成什么词,“划”字又能组成什么词?比较一下你们组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现在应该理解这里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了吗?这段文字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浮现出昆明湖的美,感受一下那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是啊,谁是那样的静,那样的绿,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现在就请大家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叶走进你们的心里。
<指名读>
师:这样宁静的湖,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读读吧!
<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请大家再来默读第5自然段,这次自己是小导游,你准备领游人去哪里游览,游览什么?
生:“堤岸两旁数不清的垂柳”和“小岛上一片葱绿”。
师:本文中斜率的词语有很多,你们平常积累了哪些和“绿”有关的词语?回想一下,看谁说得多。
生:碧绿、葱郁、绿油油、翠绿、墨绿……
师:看来大家平常都很注意积累词语,那我们在写作文时适当的运用这些词,就可以把文章写生动了。
师:还记得我们走过的石桥吗?它叫什么名字?看看插图,数一数是不是十七个孔?桥栏杆上有没有小狮子?涂上狮子很模糊,文中说: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个句式在课文前面哪个地方出现过?
师:“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想象一下,它们会有什么姿态?
<生描述、扮演>
师:假如你西安再走在十七孔桥上,手里抚摸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你想说什么?
[板书:有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小狮子,我们齐读一下这一句,体会一下。
<评:同学们读得真棒!>
3.结束旅游
}和壮观
 长廊 长 美

师:可以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一节课我们是游览不完的,有机会大家亲自去游览一番。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 万寿山{
 美丽的大公园 ↓
 山脚下仰望{
山顶上俯视湖面静绿
佛香阁
排云殿 金碧辉煌
昆明湖{
 堤岸
小岛
十七孔桥 有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63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