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 诗人,作家,科学家, 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理解课题)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
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 (生再读题)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3),质疑问难;4),感情朗读,背诵.)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故人----开口就说"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这亲切的称呼中显示出来;
西辞(明白孟浩然是东下扬州)
扩展:拱手言别----老朋友辞别,会怎么说
2 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扬树开花,柳树开花,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 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2,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无法联袂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 因为诗友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多么令人神往.)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 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1234
⑥ 小结:诗歌用"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景物,加上每句的一个动词"辞","下"," 尽","流",构成了流荡而壮美的意境,在这深远动人的意境里,诗人的深厚惜别情意与所描绘的景物交融在一起.写得豪迈飘逸,热情奔放,唱叹而不哀伤,深沉而不率真.
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六,补充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我们学习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下面老师出示的四首古诗,连同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是唐盛时期唐人送别诗的代表作.请大家选择朗读背诵,看谁积累的多.
别 董 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业填空:《赠汪伦》中是 送别 ,是一首留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 ,是一首送别诗.两首诗都表达了 之情.

新语文课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古风,体味别意.
1,(课前) 让我们先听首歌《送别》. (注意听歌词,感受旋律.)(音乐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听了这个曲子,你想说些什么
2.,师: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现代的通信工具.亲人,朋友分别之后,几年,十几年都没法再见面,甚至有人到死都没有见到面.可见,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赏析一首送别诗中的极品,《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出示课题)
二,解读诗题.
1,老师读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2,通过听题,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元二奉皇帝的旨意远赴西北边疆建功立业. 预设学生的问题:1.王维在哪里送元二 2.他的家人一起去吗 王维为何不和他一起去 什么时候回来 怎么去的 需要花多少时间 )
3,大家都很会思考,现在把你知道的和你还不知道的一起送到题目的朗读中去,全班读题,指名读题.
三,初读古诗,明了大意
1.现在,我们来自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并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诗意,然后找一找哪个词语写出了诗人与元二的关系,并圈出诗中表示地名的词.(课件出示古诗)
2.我检查一下大家是否都能读好 指名读,齐读.
问:元二与王维的关系 (板书:故人) 在你看来,故人是怎样的关系 (有着深厚交情的老朋友)1234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对有着深厚交情的老朋友平时是怎样相处的
(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促膝长谈至深夜;一起饮酒作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生活上,工作上的烦恼,困难时,相互商量解决,共度难关;当有点点滴滴的成功时,一起分享,一起祝贺……)
3.就是这样一对好朋友,王维当然要特意从长安赶至渭城,为他送行饯别了.
课件出示:明确地点.(渭城,阳关)
指图问:阳关,安西都在渭城的哪里
在古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即使骑快马,不停地赶路,从渭城到达安西也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啊!
3.请大家借助这个句式,再结合古诗意思把题意具体地来说一说.
四,深入学习,感受诗情
1.同学们,请你们再细细地读读古诗的1,2两句,同时结合这个画面,再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当时的安西(也就是西北边疆)和渭城有哪些不同.
2.通过想象比较,运用古诗和画面理解1,2诗句
(安西 :人烟稀少 一片荒漠 语言不通 文化习俗,气候干燥 ,空气稀薄……)
( 渭城:繁荣 景色很美 空气新鲜 …… 从哪里得知 练习朗读,可结合示范朗读.)
3.再读读3,4句,还有什么不同
(孤独,困难,常常思念家乡;有好友相伴,快乐幸福,凡事互帮互助)
4.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去他不知道哪一年才能与好友见上一面啊 他将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人生地不熟的安西,独自打拼,建功立业.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好友王维会对他说些什么
元二兄,你要多保重身体啊————一个叮咛,一份关心,读——
元二兄,你路上走好,注意休息————朴素的语言,浓浓的情谊,读——
元二兄,虽然我们将要分别,但我一直会祝福你的,想念你的————祝福你,想念你,读——
元二兄,到了安西,努力工作,安心工作————虽然那里人生地不熟,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啊,读——
5.是啊,虽然元二此行路途遥远,前路坎坷难行,但对他而言,这的确是一条崭新的道路,让他踏上新的征程,前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示意大家激昂地齐读1,2句.
接问: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路
6.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让我们一起送送这位朋友吧!齐读古诗
五,比较赏诗
1. 我这里还有一首离别的古诗,是诗人高适告别董大时写下的.请自由读读,根据注解弄懂诗意,和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两首离别诗有什么异同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指名交流
六,与诗对话
任选一题,与诗对话
1.结合《送元二使安西》,想想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再细细回味一番,以《离别的酒》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诗.
2.刚才比较,讨论了两首离别诗的异同,现在请你整理一下思绪,并把它写下来.
教案
啊哑哑 发表于 2006-12-11 15:29:0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东山县实验小学 陈小静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 诗人,作家,科学家,
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
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1234
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
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
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
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
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
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
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 (生再读题)对,我
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2 体验诗情
① 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
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② 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 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
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 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6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