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和读熟几首送别诗,如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叔同的《送别》。


【教学过程】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知作者

  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听说友人元二要远赴西北,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


三、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 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四、入诗境

  1、听《阳关三叠》曲,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朝雨、柳树、王维和元二依依不舍的情景。)

  2、找出课文相关的地名。

  3、看地图,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交通状况:

    从渭成到安西约3000公里,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最快就是骑马,也要半年才能到达。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理解“客中送客”

  4、启发想象:

    元二即将起程,这一去也许三年五年才回来,也许十年八年也回不来,甚至一辈子也回不来,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话对他说,请写下来,再读一读。

  5、同桌分角色表演,再指名交流和评议。


五、选作业

  (任选一题。)

  1、诗配画。

  2、把这首诗改编成故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60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