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谁?哪个国家?|《巨人的花园》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本课的12个生字;在感悟课文的同时理解本课的新词,积累本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言,化话为画,使学生得到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3.在层层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感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该分享快乐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快乐应该分享”的人生哲理。
难点:领会童话写作的特征,从故事内容的层层对比的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启童话的“大门”
1.回顾童话知识
师:老师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童话作品,能说说为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童话的特征。
师:我想你们一定看过不少的童话作品,能列举几篇童话或几位著名的童话作家吗?
学生列举。
2.导入本文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童话作家,有人曾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他就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王尔德,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巨人的花园》
二、了解故事的梗概
1.师: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想一想围绕“巨人的花园”写了些什么。
指名生答。(旨在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梗概,学习用自己的话简略地述说故事内容,不强求回答准确、精到。)
三、走进神奇的花园
1.课文以“巨人的花园”为题,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找一找描写花园的句子,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讨论。(此过程视学生回答的顺序,须作随机的调整。)
预设如下: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生找出,读。再指名读,读出美感,让同学们的眼里都能看到这漂亮的花园。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预设生答:我看到了!在这个花园里,春天的时候园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玫瑰,有百合,有红的,有黄的,五彩缤纷、香气扑鼻,各种小动物也在这个花园里快乐地游玩着……
我看到花园在夏天的时候同样美丽。那些树木长得特别茂盛。粗壮的树干,密不透风的枝叶,中间还有小松鼠在蹦来跳去呢……
秋天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让我都想跑进去一饱口福呢……
冬天的时候,白雪从空中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把花园装扮成了银白的世界……
师:多么美好的景象,作者仅用了四个词,就把这一切都包容在了一起,可见他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啊!请学生们一边想象着这些美好的景象,一边美美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师:在这个花园里,除了“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还有什么吗?
预设生答:还有快乐的孩子们。
请生找到写孩子们的句子:“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再想象现在花园里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请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生机勃勃、美好……
请生齐读一、二自然段,读出美感。1234
(2)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生找出,读。齐读。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花园的冬天,这里又写到了花园的冬天,可是同样是冬天,却有多大的不同呀!同学们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荒凉、死气沉沉……
指名再读这个语段,读出感情。齐读。
(3)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请生说说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4)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请生说说花园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3.请生把有关花园的描写分分类,说说大致可以分成哪两类。
参考:有孩子的花园,非常美好,生机勃勃;没有孩子的花园,一片荒凉,死气沉沉。
四、小结本课的教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感受了巨人花园的美好与荒凉,但到底是什么使巨人的花园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探求变化的原因
1.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花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的美好景象,也看到了花园里“北风呼啸、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覆盖”的荒凉景象,那么到底是什么使这个花园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巨人的花园,寻找这其中的原因吧。
请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使花园变化的原因,做上记号,写下批注。
2.交流,讨论。(此过程视学生回答的顺序,须作随机的调整。)
(1)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他的神情一定在你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指名回答。
指名读巨人的话。
师:他为什么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这群顽皮的孩子一定会破坏了我的花园,糟踏了这美好的一切。
这群孩子会引来更多的人来到我的花园,这样这花园就不是我的骄傲了,它不就变成别人共有的花园了吗?
……
齐读巨人的话。
师:巨人吓跑了孩子们,原本洋溢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花园,变得——没有了生机、死气沉沉了。
(2)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砌起围墙,花园里便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了,花园也就变得——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了。
(3)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在巨人看来,孩子们是在“胡闹”,其实是孩子们在——快乐地游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巨人听来,也便成了吵人的——喧闹。
师:正是他可怕的训斥,孩子们纷纷逃窜。1234
与“逃散”比较,理解“逃窜”。
师:与此同时——引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什么叫“叱责”?指名读。
(5)“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书:任性冷酷
师:课文中的巨人这么说,你能联系自己的阅读所得,来具体说说唤来寒冬的,是什么吗?
出示填空:“唤来寒冬的,是。”
预设生答: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生气时怒目圆瞪的神情。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大声的叱责。
唤来寒冬的,是那高高的围墙。……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巨人的这句话。生齐读。
师:他话中的“寒冬”仅仅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吗?
预设生答:(师随机板书)
还指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二、感受幸福的乐园
师:巨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请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巨人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生答:
我终于知道了,只有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我自己才不会孤独。
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就只能拥有孤独寒冷。
我明白了好东西只有与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真正得到快乐。
把别人拒之门外,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呀!只有接纳别人,别人也才能接纳你呀!
……
3.出示填空:迎来春天的是。
指名回答。预设:(师随机板书:分享、理解……)
迎来春天的是接纳别人的心。
迎来春天的是愿意分享快乐的心。
迎来春天的是宽容大度的胸怀。
请生说说这“春天”又包含着什么。
预设生答:幸福、美好、快乐、温暖……
三、建筑“心”的花园
1.师:同学们,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你们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花园有吗?
预设生答:没有。(若学生说有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师:是呀!这是一篇童话,童话中的人、物、事,往往都是人们幻想出来的,这是童话的最基本特征。但老师却又要告诉你们,有这样的花园!因为童话又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是生活的一种折射。你们知道这花园在哪儿吗?就在你们的心里,你们的心就是一座这样的花园!
只有我们学会了分享、接纳、宽容、理解,我们的心才不会是一座冰封的“花园”。
四、进入童话乐园
师:同学们,让我们感谢王尔德,他不仅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童话之旅,而且还让我们从中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不愧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只可惜他的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了九篇童话作品,但这九篇童话却都是经典之作,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这些作品。
出示王尔德童话目录,介绍:
《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神奇的火箭》
五篇作品。
《石榴之屋》:包括《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子》四篇作品。
作业设计:
1.按照“春、夏、秋、冬”这样的分类,摘录文中的好词。
2.按照老师提供的目录,从网络中搜索或从书店搜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读一读,准备开展王尔德童话读书会。1234
(附)板书设计:
幸福美好快乐温暖……
美好生机勃勃……分享理解
巨人的花园
荒凉死气沉沉……任性冷酷
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1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