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写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疑。
1、我现在提一个最难的问题,看谁敢举手。——今天我们要学那一课?
2、(在课题后画上一条横线,加上一个问号)谁能补充?
3、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三至五自然段)读过这几个自然段吗?能说说这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呀?
4、看来三个自然段的内容都与脚有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部分。同学们真会读书,知道怎么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来学习!
5、其实,课文有一个地方也告诉我们了,这三个自然段与爬山虎的脚有关系。大家读一读。
(投影)“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可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6、找到这两句没有?在哪里?用()画出来。谁能说说,你能不能从这两句话看出来后面的内容与脚有关系?(承上启下,过渡)你还能读出些什么吗?
7、没关系,我们读了课文以后,会有更多地感受的。
二、初读,明确目标。
1、引。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关于爬山虎的脚的问题,请快速的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谁能根据这几段的内容,提出最重要的几个问题来。
2、生读课文后回答。(师板书——长哪儿、什么样、怎样爬)
3、小结明标。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几个主要的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知道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来学习,还能学着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来学习。
三、细读,了解脚的位置及样子
1、渡。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一个来这几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较简单,我们一起先解决。好不好?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有关的词句。
3、生读相关的句子后回答。
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1、指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师板书:茎上-叶柄-反面)
能再完整地说一说吗?
2、图片解说。投影出示爬山虎的茎、叶。指一指哪里是茎,那里是叶柄,反面又是哪里。
b、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1、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后回答。(师板书:枝状、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
2、小结:形状、颜色。
3、爬山虎的样子就是这样了?不对吧?照你们这样的说法,如果是这样一点都没有变化的话,我看见你们现在的都是你们刚出生时的样子。我在跟一群婴儿上课呢!
4、生再读课文后面部分后完善。(板书:触着墙的——弯曲(像蛟龙的爪子)-逐渐灰色;没触着墙的——萎了,痕迹也没有了)
5、连起来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6、哦!原来爬山虎还有这样的脚——齐读第三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说自己现在有什么感受。(惊喜、惊奇)
四、研讨,了解怎样爬。
1、我们现在来研讨最后一个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默读,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齐读。123
3、读懂了没有?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说说看。
4、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勾画关键词句。
用“?”标出表示细丝变化的词。板书:“小圆片”、“直”、“弯曲”。然后提问:脚上细丝的这些变化对它往上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用“"”画出关键词。板书:“巴”、“拉”、“紧贴”。
(2)借助直观,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①“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细丝变成小圆片会“巴”住墙?老师演示:把橡胶圆片吸于墙壁,不会丢掉。简要说明原理,从而弄清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巴”住墙。
②细丝由“直”变“弯曲”与“拉”、“紧贴”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学生表演:假设身子为爬山虎的茎,两只手为细丝,手掌为小圆片“巴”在墙上。让其他学生观察,当手臂(细似)由“直”变“弯曲”时,身子(茎)与墙距离的变化。
完成书面练习: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曲”,使茎和墙的距离__,所以产生了_力,把嫩茎_一把,使茎__在墙上。
③生齐读。师故意接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为什么我是错的?理解一脚一脚的意思。
看动画,形成完整认识。动画中,爬山虎的茎长出一片叶子,让学生说出将长出一只怎样的脚,这只脚触着墙后会怎样。动画演示爬山虎的茎又不断长出一片又一片叶子,“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④让学生根据演示、表演和动画,紧扣板书中的关键词,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揣摩品味,内化语言。
a请你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重点讨论:
① 作者为什么用“巴”这个词?改为“紧贴”好不好?为什么?“巴”写出小圆片不仅紧贴而且吸于墙壁,这是爬山虎的脚能够往上爬的基础,如果改为“紧贴”就没有“吸”的意思,同时与后面一个“紧贴”重复。
② ②文中的“紧贴”改为“紧靠”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贴”比“靠”更能显示爬山虎的茎与墙之间十分紧密。
③ ③“一脚一脚”能否改为“一步一步”?为什么?
④ 4根据重点词语的提示背诵。
⑤ 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多么神奇啊。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说:“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惊叹)
五、对比阅读,深化理解。
1、读。你看,作者在这句话里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内容,又看见爬山虎的脚的惊奇、惊喜,有了解到它怎样神奇地往上爬的惊叹。再读读课文,看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对比阅读
投影先后出示:
a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b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23
(1)生朗读后说说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体会第二句话里含着的感情。
3、看到这样一点都不起眼的灰色的脚,却能让满墙的叶子好看得很。作者不禁有点佩服了。
——齐读“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可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六、体会写法,感受乐趣
1、师朗读“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可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重音在“注意”。
2、听出什么了?(仔细观察、自豪、快乐)
3、看来,叶圣陶爷爷也有疏忽的时候,这里的句号应该改成感叹号了!真的是他疏忽了吗?(叶圣陶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很大年纪了,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跟我们不同。想一想,如果他也向我们小孩子一样表达感情,反而不太合适了。所以,还是把标点改回去吧!)
4、渡:是啊,作者从对爬山虎的脚得仔细观察中感受到一种快乐。看来,留心身边的事物不仅能写好作文,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你要是学会了怎样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也会一样从中享受到一种快乐的。能说说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的吗?
小结:
(1)从事物的不同方面观察。(形状、颜色、变化、静态、动态)
(2)长期观察。
(3)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
(3)带着感情去观察。
七、课外拓展。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9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