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 )忽( )组成  占( ) 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选其中读一读。
 
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 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  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  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  羚 羊
憨态可掬的  小熊猫
4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c.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
2 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备 课 人:任苾芳
备课时间:XX.10. 12
教学时间:XX.10.14
备课类型:详备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 )忽( )组成  占( ) 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 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  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  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  羚 羊
憨态可掬的  小熊猫
4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c.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
2 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75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