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l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12345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秋天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镶、嵌、骏”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收集的资料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12345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 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b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23、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蚕、桑、昼、耘”等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 背诵,积累语言12345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三、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24、 麦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12345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d.推荐代表交流。e.师生共同评议。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63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