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说勤奋》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1、理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叫什么呀?
生:《说勤奋》……
师: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那么讲的是什么道理呢?
生:讲的是“勤奋”的道理!
生:讲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十分勤奋的道理!
师:回答正确,加10分。其实,读了课文的第一、四自然段后,你们的回答会更加具体!
2、直奔主题。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1、4段,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
生:(2生读书,师帮助正音,特别指出“梁”“社”音)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的道理?不看书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我们要牢记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有所作为”。
生:每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师:“汗水和心血”就是指……生:勤奋)
师:好,回答得真棒!这可都是大家认真读书的功劳哦!
二、研读事例,论证主题。
(一)、抛出疑问。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我想:要是课文只有这两个自然段,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我们觉得太简单了。
生:当然不行,应该要举些例子来谈谈,读者就明白为什么要“勤奋”了。
师:你是说,不光要讲道理,还需要摆事实。
(二)、练读“事实”。
师:课文里谈了两位名人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故事,是哪两位?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
生: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师:不光说出了谁,还说出他是什么朝代干什么的,预习比较充分!
生:还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师:对了,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奋的吗?生:想!
师:把书读好了,你们也就知道了!课文的2、3自然段里有这几个生字,认识的请举手!
(媒体出示:“枕、稍、末、校、惯、渡、基、础”8个生字)
生:(读略)
师:现在自由去读课文的2、3自然段,做到正确、流畅。
(三)、选学一例:
a、精读第二段:
师: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用笔划出:司马光“勤奋”的词语和句子!(生读略)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用读来交流!(也就是用自己的感觉读出他的“勤奋”)
生:小时候,每当……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却”字(师点“却”)表示前后做法不一样,司马光不一样在何处?读时注意一下“却”,体会体会!(再读)要“躲”起来干嘛?(师点“躲”)别说,读!(再读)听出“勤奋”来了!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123
师:听说过“警棍”“警察”,还没听过“警枕”呢!(师点“警枕”)“警枕”有什么用?(生读出来)有了这么个“警枕”,他睡得多吗?可见……(他很勤奋)读出来啊!(生再读)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原来是这么个勤奋的人,难怪他会编成著名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而且一编就是19年。
b、精读第三段:
师:刚才,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第3自然段。
生(学生自主圈划,练习朗读。)
师:现在请交流一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我感觉到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媒体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这种理解用读展示出来就更好!从开头读到“名列前茅”。
(媒体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读略)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你读的时候注意了“远渡重洋”和“高难度”,你是想读出……(生:读出童第周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谁再来读一遍!
(媒体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对比出理。
师:读到这儿,让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做个比较,看看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生:不同之处是司马光从小很聪明,童第周从小学习成绩很差。(师:怎么知道的?生:一年级学过《司马光砸缸》的)
师:那么,相同之处呢?
生:相同之处是他们最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生:是他们都很勤奋。
师:假如让你们给两位名人各送上一句合适的名言,你觉得送什么好?
生:我送给司马光的名言是: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生:我想把这句名言送给童第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回归主题
师:确实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人(天资聪颖的也好,基础较差的也罢),只要勤奋,就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再来齐读一下第1、4自然段,你的印象会更深!
生(齐读略)。
师:今天大家读书很努力,并通过“读书”弄懂了“勤奋”的道理,表现一流!
三、扩展名言,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提到了华罗庚,华罗庚就是凭着“勤奋”才成为著名数学家的,还提到了他说的关于“勤奋”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名言呢?123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生(停顿,师提供部分名言)
(媒体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贤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师:课文里两次出现了“终于”这个词语,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
生(读句子略)
师:你会用上“终于”这个词语来说说某个人很“勤奋”吗?
生(说句子略)
师:课后再去搜集“勤奋”的故事读读好吗?下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