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_元日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
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二、自学古诗。
过去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说说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这节课同学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不过今天老师提高一点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相关的资料自己读懂这首古诗,你能行吗?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说说诗歌中古人过年的习俗,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查词典以及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疑难的字词。1234
(4)同学相互之间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拥有自学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带着工具书、课外资料,带着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歌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是你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1)、指名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好,这位同学把这三个生字都读正确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导字的写法,注意结构匀称,横笔画较多,写时应当平行等距。
(2)、轻声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古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质疑:屠  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生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  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桃符”后来就是指春联。
交流: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新桃换旧符
(4)、说诗意:理解了诗中疑难的字词,那么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三、精读感悟,体会诗情诗景。
春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的节日,那么过春节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热闹万分)
1、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从诗中什么地方我们能感受到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门万分的气氛。
师生交流:
(1)“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有过放爆竹的经历吗?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放爆竹时那快乐的情景。)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补充介绍: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从这我们知道喝屠苏酒不仅是为避邪,而且还为了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祝愿年长者更加长寿。想一想,在酒席上人们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呢?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这普照千家万户的光辉灿烂的阳光时,你看到的仅仅是阳光吗?还有怎样的感觉?这阳光还象征着什么?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那红红的春联,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书上的这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的什么内容?从这副对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过年了,你家门上都贴了什么春联?从自己家贴的春联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学生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而诗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苏酒)、贴春联,学生都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结合诗歌回忆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上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1234
我们从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贴春联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那么你能把这种快乐的滋味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同学们,古人常常以诗抒情,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结合王安石当年推行新法的政治抱负,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师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着重体现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过春节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而王安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则比较隐晦,学生也难以理解,因而教师直接陈述出,然后引导学生再回到诗中去体会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门,沐浴着和暖的春风,迎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过年的喜庆。
(1)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气洋洋的喝着屠苏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阳……
(4)他还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
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就象这和煦的春风一样正吹遍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吗?于是不由得诗兴大发,立即口占一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学完全诗后提供几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借这些画面的表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文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4、看到过年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负,诗人王安石是多么开心啊。你能把过年时欢天喜地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外的喜悦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难道不值得我们积累吗?引导生有滋有味地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读”,正是指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在读中悟诗中情。]1234
四、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学完古诗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古诗的学习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元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3、阅读文章《过年的传说》。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的学习必须得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由学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关联的多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年”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接着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工具书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简析】
本诗描写了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