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雾凇》一课教学设计及研修心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雾凇》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重点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雾凇的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奇特瑰丽,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课文首尾呼应,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确定本文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时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重在引导学生欣赏雾凇之美。
多媒体运用设想:
《雾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却精练、优美。
一、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1、利用雾凇的录象突出教学难点。体会雾凇的美丽。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雾凇的美丽、奇特后,教师适时地放录象雾凇。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雾凇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雾凇形成过程的画面切换,突破难点,当学生初步认识雾凇以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式过程,例如:“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这些词语从颜色、数量、姿态等方面,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又如奇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对实景进行多层次地描绘。“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叠词,和“一层一层”使大家体会雾凇形成过程,并留下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这些画面如果能用多媒动画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雾凇的形成过程也能理解得淋漓尽致。
3、利用动画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理解了雾凇形成过程之后,教师可出示刚才动画,让学生看着画面当导游,向大家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雾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秘的境界中去,课堂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绝好教学效果。
2、多媒体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
三、向课外延伸扩大知识量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学习《雾凇》这一课时,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霜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清晨霜冻的景色,并运用动画出示太阳出来后,霜逐步花解的过程,或者出示雪花飘落,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123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背《九九歌》吗?显示《九九歌》。不会没有关系,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读。师生一起说。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祖国东北的吉林省更是冷到了零下三十几度,可就在此时此地,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课件:画面上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雾凇。”““凇”是生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生字卡,学生齐读两遍。注意“凇”字的左边是两点水。师用红笔描两点水。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自学字词,练习读课文,并查找有关雾凇的资料,准备好了没有?谁来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向大家汇报汇报。
(学生自由选择汇报,教师尊重学生的权利,以学定教。)
1、学生读生字卡:你读得真好!不仅读准了翘舌音,还把后鼻音也读出来了。你能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吗?
2、你可以选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也可以读其中的几句话。
(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学生的朗读从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等方面作评价。)
课件出示:一棵大树,并用动画技术设计“松花江上涌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水温4摄氏度左右。”的情景。指导学生读好一个长句:“从当年……4摄氏度左右”显示这句话,标出停顿。学生齐读。
3、交流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雾凇的资料,(名称的由来、分类、作用等)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现在,你能在“雾凇”前加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下雾凇留给你的印象吗?显示“()的雾凇”
三、学习第一段:
雾凇是神奇的美丽的。课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请你先默读课文第一段,在能表现雾凇美丽的词语下面做记号,然后反复地练习朗读,觉得读得不错后再读给同桌听听,取长补短。争取把雾凇的神奇与美丽读出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2、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待会儿要请你来评的。
3、组织同学评议。(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评,还可以让评的学生读一读)
4、学生各自再练习,争取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5、谁再来读?配上音乐。
6、读得真好!自己再读一读,看谁最先背出来。学生齐背。
(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银装粉砌的世界之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雾凇。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1234
四、学习第三段:
吉林雾凇闻名全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1、你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2、你能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告诉大家“琼枝玉树”的意思吗?
3、还想看这些琼枝玉树吗?这一次要一边看一边想象这些琼枝玉树的姿态都像些什么?
4、同学们都被陶醉了,现在请你拿出笔来,展开想象,课件以“这儿的琼枝玉树真美”为开头写几句话,来描绘这些琼枝于树的姿态,你可以用上课文第一段中的一些词语写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写几种。
为了便于同学们写话,老师将连续不断地播放这些画面,大家可以先看看想想,然后再动笔写。
5、课件播放配乐的画面,学生动笔写话。
6、交流。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写得非常美,谁愿意把写的读给大家听?(提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这句话是人们在观赏了雾凇后发自内心的赞叹,你懂它的意思吗?
8、我们也一起来赞叹一下,请同学们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
1、1990年1月9日,xx爷爷去吉林观赏了雾凇后也题词赞叹这一伟大的奇观。课件显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学生齐读。
2、自1991年起,每年的一月,吉林省都要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再过二十多天,第十三届雾凇冰雪节就要开幕了,想去看吗?提到看雾凇,人们都这样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读一读。
3、学生读资料
六、留下悬念: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心中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2、吉林雾凇如此神奇美丽,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想,这不仅是你心中的疑问,也是我们大家关心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去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开始走近雾凇,谁来说说课文第一小节是怎样描述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多美的雾凇呀,让我们一起在音乐里,美美地背诵课文第一小节吧!
(由复习旧知—背诵课文第一段导入,看似简单,却能起到很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雾凇的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二、情景交融,理解词句
1、过渡: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吸引了四方游客,让不少人驻足留恋,让我们也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课件: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打开课文,谁愿意来读第三小节?(指名读)
(图像与音乐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
2、雾凇洁白高雅、银光闪烁,想亲眼目睹吗?让我们一同感受吧!(课件:雾凇形成动画出示满天是雾气,大树被笼罩,并逐渐挂上了霜花,让同学们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叠词。最后形成一棵雾凇,这里可以切换前面几个镜头,让学生体会“一层一层”、“银线”、“银条”、“银松雪柳”通过这样一幅幅画面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1234
3、你看到雾淞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4、雾凇的姿态这么多,段中有一个成语作了恰当概括,谁能找出来?(课件出示:千姿百态)谁来说说还能用什么词语?
5、朵朵银花,排排雪浪,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人们的赞叹)
(1)(引读)绵延十里的堤岸上,一棵棵、一行行松枝、柳树披着霜花,仿佛是千万棵梨树在一夜之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洁白,那么晶莹。观赏着雾凇的我们也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来。(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听见你在吟诵,面对这么美的雾凇,人们怎能不欣喜惊讶,让我们饱含赞叹之情再来吟诵这一名句吧。
(2)漫天飞雪挂满枝头,却让我们感受到冬天里暖融融的春意,这样的吉林雾凇真是奇观。(板书:!)
(3)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一起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齐读)
(以境诱说诱读。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动画等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学生说、读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说、读的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
6、雾凇如此美妙,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一找描写雾凇形成的句子
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的松花江畔就具备这些条件呢?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还可以写写你的想法。
7、生交流想法。
课件: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冬天寒冷干燥,水汽从哪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雾气很多,达到饱和的程度?
遇冷又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文中的词句解释一下?
8、课件演示雾凇的形成。
9、课件播放课文录音(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大家闭上眼睛欣赏。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2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