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小游戏]4 秋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预习课文。

2、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

三、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走进秋天的田野,实际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热闹的季节它赢得古今中外众多诗人的吟唱赞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诗歌《秋天》(板书)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停顿。

(2)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3)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字、词。

(2)同桌互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大意。

(5)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1)描写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传达喜悦之情。

第二段(2——6)描写秋天田野上丰收景象,美得非常动人。

第三段(7)描写秋阳、黄叶降临。

2、指名读第一节。

3、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所以让人觉得太阳“更红更娇”,鲜艳娇美。秋天,金风送爽,没有夏天的燥热,没有冬天的阴冷,所以让人觉得空气更甜更美。)

4、读背第一节。

四、老师指导

1、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

2、书写:柔、袍、梳

五、作业:

1、写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秋天

太阳更红更娇

空气更甜更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

2、掌握背诵方法。(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指导背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词语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2、指名背第一节。

二、赏读第二部分。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1)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样写季节的转换,显得形象、生动,很含蓄、很有味。)

(2)读读背背这一节。

2、赏读第三小节。

(1)齐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消”用得非常贴切。夏天蝉鸣不断,而一到秋天,天气转凉,蝉儿的叫声逐渐消失。“消”字透露出秋天到来的消息。“香”也写出了野菊花盛开后,芳香袭人,飘逸四方。“低头弯腰”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成熟的向日葵在秋天摇摆点头的姿态。)

(3)画画秋景图,也可参照书上的画。

3、赏读第四小节。

(1)自由读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

(“嚷着”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到来后,苹果、葡萄成熟了,要穿红袄、要披紫袍。是秋天,给苹果穿上了红袄,给葡萄披上了紫袍;是秋天,点缀了大自然绚丽的色彩。)

(3)背诵第四节。

4、赏读第五节。

(1)默读

(2)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举着红缨”、“红着脸儿”分别是玉米、高粱成熟的特征和标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生动活泼。“乐了”、“笑了”描写的是玉米、高粱成熟后的开心和快乐,透露出的却是作者对秋天强烈的喜爱之情。)1234

(3)试背第五节。

5、赏读第六节。

(1)读这一节。

(2)说说这一节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对比喻句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节有两个比喻句。一个是一块水稻天、玉米地,一个个苹果园、葡萄园,或红,或白,或紫,或黄,错落有致,色彩绚丽,如秋风这把梳子梳理过一样,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庄稼一旦收割完毕、秋种之后,田野更是行列整齐,井井有条。其次,秋天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在秋光的映照下,人们既忙着收割,又忙着种植,汗珠映着醉人的秋光闪耀,这是何等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啊!是人们劳动的汗水才使得秋天如此秋光绚烂,蓬蓬勃勃。)

(3)试背。

6、齐读第二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语速和语调。

三、赏读第三部分。

1、读这一部分。

2、说说。

(1)什么时候可看到树木落下的“黄叶”?这说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3)这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写好在哪里?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说明时令已近深秋,百花凋谢,树叶飘零,而诗人“悄悄珍藏”那一片黄叶,是因为诗人热爱秋天,留恋秋天。

珍藏这一片黄叶,实际上是诗人对美好的秋天的申请纪念,而“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正是体现了诗人把美丽的金色秋天珍藏在心间,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喜爱、珍惜之情。

这一节的第一句“走在秋天”与开头的诗句相同,首尾形成呼应。开头“走在秋天”,更多的是抒发诗人在秋天来临的喜悦之情的话,那么结尾的“走在秋天”,更多地流露出诗人在秋天将尽时的一份留恋之情。)

3、背诵第三部分。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总结。

2、引导学生体会。

3、读背体会。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练笔。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

桂子飘香

田野美景

秋风秋光

秋阳黄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1、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2、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1234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秋天》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

一、浓郁的儿童情趣
这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打滚、奔跑”如儿童嬉戏,秋天来了,天气渐渐的冷了,所以苹果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嚷着要穿紫袍,两个“嚷”字的使用,更加切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给儿童写的诗要求更形象、更有趣味。所以,作者没有采用静止的抒情,因为那样会让孩子感到厌倦,作者把秋天打扮成一个跃动的孩子,他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抓起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涂抹掉”。这一段,通过“打滚、奔跑、抓、涂抹”等动词的运用,给我们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
作者以“走在秋天”为引子,移步换景,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景物,如“红苹果、紫葡萄、秋风、桂花、稻穗儿、野菊花、玉米、高粱”,并把这些景物拟人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儿童诗不但承担着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任务,也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如诗入画的语言,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这段话中,将秋风比作梳子,把秋光比作汗珠,即准确,又精炼,结构却非常的单纯,情感也十分的强烈,不仅仅是说秋风,更让人想起了劳动者的形象,使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金色的收获。

作者没有平面的叙述现实生活,而是精心设计了情文并茂、文彩斑斓的诗句,把平平常常的意思说得很有实感,如“玉米举着红樱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优美的语句再加上贴切的比喻,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时也不妨让学生说说玉米夏天的烦恼,高粱酿造出了什么样的歌。)
此外,在节奏和韵律上作者也有规律的安排声音的抑扬顿挫,大致整齐地安排音步,作者采用“ao”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出了节奏感,一种欢快之情洋溢而出。
在第一节的时候,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1234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课后反思: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堂课我请学生自由读诗歌,找一找课文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地方?学生归纳出田野、牧场、果园、小路、树林。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的到来都带了了什么呢?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小节。

1、在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还有什么果实诗中没有写呢?启发孩子们续写了诗歌小节,拓展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在田野它给玉米带上了红缨,使高粱涨红了脸蛋。此处,引入了《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使学生想象着原野的丰收景象,体会着诗中蕴含着的喜悦。

3、秋风儿在牧场给牛羊加了肥膘。结合《草原的早晨》中的那句“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民的歌声。”来体会牧民的喜悦。

全诗结尾,回归到的一段。“为什么秋日会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

有了1-5的铺垫,学生思维十分活跃。秋日红,因为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映衬的;因为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映衬的;因为秋高气爽,日头红……

空气甜,是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因为高梁酒香甜的酒气;因为果实那甜甜的味道;因为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06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