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研读】习作1的教材研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1的教材研读
先谈谈自己对习作的两点粗浅认识。
1、习作并不神秘,它是作者心灵世界的窗口。
提起习作,恐怕很多学生便会头摇得像拨浪鼓,认为它太神秘。也有很多学生问我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每每遇此,我的回答便是:把你心中想说的话真实、清楚地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我手写我心。从这点看,习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作者和自己心灵的对话过程而已。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是作者心中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折射出的是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对生活的感受,表达的是对苦闷的发泄、对热情的倾吐。透过一行行文字,我们触摸到的是作者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有太多的框框,不要过多地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应将作文视作学生情感抒发的自由场,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简言之,习作是作者心灵世界的窗口。
2、习作并不简单,它是一个人长年积累后的生成品。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现了美,却无法将之美美地表达;感到心里很痛苦,却无法将之尽情宣泄;经历了一件生动、有趣的事,可写出来却是干巴巴的……从这点看,习作确实不简单,因为习作需要长年的积累,没有积累的习作无异于失去了土壤的植物。说到积累,高林生老师有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积累有三个层面:一是语言积累,即:抓好课内外阅读与背诵,不断增加书面语言(词汇、句式、结构模型)的积累;二是认知经验的积累,即:培养留心观察能力与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多种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情感体验和认知经验;三是表述经验的积累,即:见缝插针、适时设练,关注读写结合的练习,历练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本领。
这三个层面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是吸收的过程,而习作是倾吐过程,没有吸收自然无以倾吐,没有了积累自然会陷入“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窘况。

再来谈谈四上的习作1,思考了半天,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老师难以“有为”——不知该如何指导,似乎也无须指导,老师的“无为”是否能造就学生的“有为”呢?带着这样的认识,细细揣摩编者的意图。
1、 题材新颖,构思精巧,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春节,因为一过春节,可以吃香喝辣的,可以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可以拿到崭新的压岁钱,可以不被大人管着而尽情地玩耍……这也是许多孩子都有的经历,延及其他节日,人们总爱在节日的那一天,以过节为由头,做一些其他时候不做的事,比方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植树节,拿这铁锹,抗着树苗,一起去植树……可以说,孩子们是最喜欢过节的,有着浓浓的“过节情怀”。可是,这些节日都是前人或大人制定的,孩子们作为执行者,也就显得很被动,其实,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节日,也有自己向往的过节方式,可以这些想法与愿望只能留存在心中,如果能让他们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新节日,那该有多好啊!该有多少话要讲啊。而这一次习作正好与学生“心有灵犀”,拉近了学生与习作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怕作文,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为学生进行习作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教学时,是否可以以此为切入口呢? 12

2、放飞思绪,广开言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课本中这样讲道:“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这是要求,似乎又不是要求,因为只是从宏观的视角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构思作文:一是写实;二是想象。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的经历各不相同,学生眼睛里的世界是别样的,他们有自己的朴素的情感和愿望,因此,他们对设立新节日的原因也就各不相同,或因为喜欢某个人、某件事而设立,或因为憎恨某种现象而设立……凡此种种皆可入文,这是写实;此外,可引导学生放飞思绪,尽情构思,遨游在自己梦想的世界里,幻想着自己怎样过着自己设立的节日,或别人怎样过着自己设立的节日,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此乃想象。

3、作而有用,分享快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写完后可以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是那么的耐人寻味:多少年来,学生的习作都陷入“代人立言”的怪圈,有多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应付检查?有多少学生的作文不是在说假话、大话、空话?本是学生宣泄情感、表达态度、抒发感想的作文竟被老师的一个分数、一个等第、一句评语画上了句号,是多么得可怕。因此,不要小觑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快乐获得到了分享,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此外,有网友提出:学生想象非常丰富,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节日,讲起是如何想的,准备怎么过真可谓眉飞色舞,可看了学生的草稿后,让人大失所望。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会说不一定会写,这恐怕是一种正常现象,我感受很深的是,学生在一起玩耍时,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后来,我让他们写下来,只有一个要求:刚才说了什么就写什么。可结果,很多同学写的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就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琢磨出这样的观点:口头语是一种不太规范的语言,随意性比较大,而书面语是一种相对规范的语言,当你在白纸上写黑字的时候,在潜意识中要求其规范、严格,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爱在心中手难写”的窘况。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写作体会,和同时聊天时,会迸发出很多想法,可是让我整理成文字时,总觉得词不答意,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我的意思。从说到写,说写结合,对于中年级同学来说,是提高习作的好办法,但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还是有一定的坡度的,毕竟书面表达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8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