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雪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二2、3节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情境。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象,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情境。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度:在这个宁静的下雪的早晨,作者浮想联翩,请大家翻到教材109页,我们接着学习作者想到的内容。
学习2、3节
(一)教学第2小节
 1、自由朗读第2节,思考:读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男孩所玩的诗句。)
2、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找出诗人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男孩,进行写作指导)
 3、根据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脚、脸、嘴、手、头、眼……)
 4、诗人通过这些方面为我们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你们以后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请你静静地、慢慢地读一读这些描写小男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6、(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用朗读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7、(师读他仰起小小的头……)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8、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板书――可爱)
 9、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朗读指导)
 10、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第3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3、学到这里,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个孩子的描写,到底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4、是啊,诗人在他不如意时想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想起了夏天,我们也一样,常常会在夏天想起冬天,又在冬天想起夏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经历?123
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过渡)诗人也和你们一样,在他不如意时想起了这个孩子,他是多么地渴望自己也能像这个孩子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啊,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一起朗读全诗。(学生齐读全诗)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同桌互背喜欢的部分)
 四、拓展
 1、欣赏过大诗人艾青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下雪的早晨》后,让我们再一起去听听另一位诗人笔下的 “下雪的早晨”是什么样的?你准备好了吗?
 2、范读诗歌——《江南下雪的早晨》。边听边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来说一说你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 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下雪的早晨      想到: 夏天的树林
 小孩子 
 (脚、脸、嘴、手、头、眼……)    可爱
 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下雪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执教:黄春秀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想象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 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较大,有学生不易读懂读透的地方。所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艾青一生的经历、他在诗坛的重要贡献以及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和创作背景,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了铺垫;课后我还请学生继续收集艾青的诗歌诵读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注意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
 在第一课时教学导入课题时,我运用“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这不仅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还使他们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了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遗憾的是,由于我把本次课定义为便于操作的随堂课,所以并没有制作多媒体课件,如果我能勤快一点,借助现代点化教育设备,制作以雪花纷飞的视频材料为背景,配以清幽而又有淡淡哀伤的笛子演奏版《雪绒花》,注意用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那就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情。这一切我都曾设想过,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出这样的课件来,可就是没有去付诸实践,真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训——人就是不能太懒! 123
 (三)在教学中我能深入浅出地渗透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意象和意境无论是在诗歌创作或诗歌欣赏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地渗透了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如在学习第2小节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朗读去感悟美丽的夏日树林,启发了学生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请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去感悟这个孩子的活泼可爱的形象。但因在学生朗读时,没有过多注意自己的评价语是否对学生有指导作用,所以学生总也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在经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评价方式,在表达时,要注意教师的评价是否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此外,在本环节揣摩作者的情感时,我在设计时,犯了拔苗助长、禁锢学生思维的错误。原本,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用诗一搬的语言来续写小孩捉知了的情景,结果不尽人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之前学情分析不准确,我班学生写作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平日教学也较注重这方面的引导,而对于诗歌他们还远远达不到即兴创编的境界。课后于主任的一番话使我豁然开朗——或许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认为这个孩子还可能在寻找的其他的有趣的事物。是啊,在孩子们的眼中,好玩的事情多着呢,之前我想了那么久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个省略号,而我怎么就没有想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四)在诗歌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前,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在读完第3节后,想一想自己在冬天时想到夏天,在夏天里想着冬天的切身经历。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最大遗憾
 本堂课最大的遗憾是:时间把握不恰当,没有进行拓展环节的教学。这正如课后老师们的评价,第二小节的问题过于琐碎。如果能在处理第2小节时大手笔些,应该刚好能节余出进行拓展训练的时间吧。
 总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有得有失,如果还有机会能够再上这一课,我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14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