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争吵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3、了解争吵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能够平稳端正地展现在纸上。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

 

3、引导质疑。

——学生感到新奇,有了学习的兴趣。

 

 

 

 

 

 

 

——预设:要争个输赢;会让着别人;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争”是翘舌音、后鼻音)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人”字新解,是团结友爱思想的渗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②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1234567

2、检查:

①出示生字词语:第一组

嫉妒 胳膊肘 骂了 哼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瞟我 防御

戒尺 高尚 毕竟

第二组(随机指导书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独自

不料 既然 石匠 抄写 愤怒

诚心诚意

②指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③读后交流: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课文,完成要求。

 

 

 

 

 

 

 

 

——多形式读词语,互相正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开火车朗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人注意倾听,评价。

——重要人物:“我”、克莱谛、父亲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互相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加以引导。

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节是讲争吵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引导学生讨论。

   请学生再读读1——4自然段,再思考思考。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出示“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师问: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什么原因嫉妒他吗?

  师解说: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里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

  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

4、“我”的报复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1234567

 

5、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6、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7、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呢?

8、师: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9、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学生该说争吵的原因:“我”的本子被克莱谛弄脏了,“我”很生气,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作业本,克莱谛也非常生气,两人约好放学后见。

——找出相关段落(1——4),自由朗读。

 

 

 

——预设一:

单纯地认为不是嫉妒。

——预设二:

这就是嫉妒。

——找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一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他得了奖和他的微笑。

 

 

 

 

 

——举例说说看。

 

——读出嫉妒的语气。

——报复。

 

——肯定回答:很恼怒。试着读读“你是故意的!”这句话。

 

 

——各抒己见,谈嫉妒的危害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嫉妒”是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

 

 

结合课文理解“嫉妒”。

 

 

 

 

 

 

 

 

联系实际理解“嫉妒”。

 

 

 

1234567

 

 

 

发散思维,深度剖析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尝试怎样去面对嫉妒。

 

 

 

 

 

 

 

 

 

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2、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回顾本节课内容。

 

 

 

 

 

 

 

——了解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整理学习的内容。

 

 

 

 

设置悬念,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后作业。

完成写字本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深化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引出悬念,导出新课。

1、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2、师:对于大家的回答,我暂不下结论,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悬念又一次延伸,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口悬念,深化感知。

(一)走进内心,体会后悔。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

 

2、“我”为什么后悔?1234567

随机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①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

 

 

 

 

 

 

 

 

②这儿把“绝”去掉可以吗?

“绝”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⑤面对这样一位好朋友,作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承认错去了吗?

⑥如果你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去向克莱谛承认错误?

3、在平时,当你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时,你敢于向他人承认错误吗?

4、练习朗读5——8小节,体会“我”后悔而又矛盾的心理。

5、师小结:这几小节,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自己的后悔而与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二)分角色朗读,感受宽容。

1、分角色朗读9——13小节。

2、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①“微笑”这个词在文中出席心安了两次,还有一处,找出来读读看。

②这两个微笑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追问:对于第一个“微笑”,你认为该不该笑?(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时一种善意的微笑)

师:微笑是人人都喜欢看到的,它常常能春风化雨,使彼此的不快烟消云散。

3、克莱谛拨开的仅仅是戒尺吗?

 

师: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宽容呀!

4、面对克莱谛的宽容,“我”心里一定是思绪万千,可这儿并没有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运用上面的心理描写得方法,说说“我”现在会想些什么吗?

“我”的后悔和自责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5、小组分角色朗读。

 

6、师:世界需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三)揭开悬念。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他会打“我”吗?

 

——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找出句子:“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预设:

他是一个十分十分懂事的孩子。相关语句: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

他是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相关语句: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

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孩子。相关语句: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1234567

——不可以。

——肯定的作用。

 

——学生联系前面谈到的克莱谛的好,对此做出分析。

 

——学生朗读,突出“好”、“觉”。

 

 

——没有承认错误。

 

——学生组织好语言,大胆交流。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读出情感。

 

 

 

 

 

 

 

——面带表情朗读。

 

 

 

——找第二处“微笑”,练习读一读。

——第一个“微笑”制造了矛盾,第二个“微笑”化解了矛盾。

 

——学生展开讨论。

 

 

 

 

——他拨开的不仅是戒尺,还有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之间的矛盾。

 

 

 

 

 

——揣摩人物心理:后悔、自责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

 

 

 

 

——应该不会,他只是做做样子。

 

以悬念为主线,层层剖析。

 

 

 

以文为本,探究感悟。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巧妙利用教材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1234567

 

 

 

 

 

 

 

 

学中实践。

 

 

 

 

 

 

 

 

 

 

体会教导,明以导行。

1、父亲在听了“我”所说的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

师出示出示父亲的话。

 

课文中还有几处父亲的话,找出来。

 

2、指导读父亲的话,理解含义。

 

 

 

 

 

 

 

3、作者做到了几点?他错在哪几点?

4、读了这些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读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另一处父亲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其中的意思。然后交流:四层

要知错,是非分明;要认错,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

——分析作者的对与错。

 

 

——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深入感悟父亲的话。

组织讨论,学会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预设: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间的友情。

  “我”:能知错,是非清楚。

 

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正确地评价人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预习第16课。

——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15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61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